镜头一次次扫过开拓者队的替补席。那个穿着训练服的中国大个子,第无数次把目光从记分牌移回赛场。123-115的终场比分意味着主场失利,而杨瀚森的数据栏,依旧停留在刺眼的“DNP”三个字母上。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场被教练摁在板凳席了。
一场本该属于他的机会之战
说起来,这本该是杨瀚森迎来转机的完美时机。对手湖人队几乎是残阵出战东契奇轮休,里夫斯高挂免战牌,首发阵容里塞满了斯玛特、拉拉维亚这些名字。更别提湖人还大胆启用了布朗尼,让这位19岁的年轻人打了将近20分钟。
可比赛的走向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湖人队那群“替补的替补”打得异常顽强,而开拓者这边,当替补中锋罗伯特·威廉姆斯在第六分钟完成第二次暴扣时,你就能感觉到教练比卢普斯脸上的表情变化。罗威全场就打了14分钟,3投全中拿下6分3篮板2助攻1抢断,零失误。每一个数据都像在说:这个位置,我现在更放心。
罗威的14分钟,杨瀚森的漫漫长夜
其实看看技术统计就明白了。罗威那14分钟里,两次暴扣都是吃饼得分,防守端他的存在感让湖人内线很难受。这种即插即用的蓝领中锋,正是教练在胶着比赛中最依赖的武器。
“今天罗威的表现压缩了杨瀚森的时间,”赛后更衣室里有随队记者这么分析,“特别是当比分一直没拉开,教练不敢冒险用新人。”
这话说得在理。NBA的常规赛就像走钢丝,特别是对开拓者这种中游球队,赢一场是一场。你让布朗尼多打会儿,那是因为他是后卫,试错成本低。但内线?一个防守失位可能就是一波得分高潮。所以哪怕西索科这样的双向合同球员都上了,杨瀚森还是得等。
新秀墙的另一面是机遇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等待对国际球员太常见了。姚明新秀年前7场场均10分钟,易建联第一个月也经常只打五六分钟。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坐冷板凳的日子,反而让他们更清楚NBA需要什么。
杨瀚森的优势在哪?策应、投篮手感,这些在夏季联赛都亮过相。但现实是,教练组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他的策应,而是罗威那种能立刻护框、能高效吃饼的即战力。这就像你去吃饭,厨艺再好的大厨也得先从切菜做起。
破局之路在训练馆里
那么转机在哪里?首先肯定是训练。据说杨瀚森每天加练防守脚步的视频都会单独传给教练组,这种态度是对的。其次要抓住可能出现的垃圾时间比如下次打强队早早大比分落后,或者像今天这种本该“打花”的比赛出现意外。
当然还有个选项是发展联盟。别看名字不好听,多少全明星是从那里杀回来的。西亚卡姆当年在发展联盟打了大半年,回来就脱胎换骨。重要的是保持比赛感觉,总比在NBA守着饮水机强。
别忘了,他才19岁
最后得泼点冷水也给点希望。现在某些自媒体动不动就“杨瀚森遭弃用”的标题党,实在有点过了。常规赛才打几场?球员成长曲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的。约基奇新秀赛季场均不到10分,恩比德前两年都在养伤。
重要的是球队还在给他报正式名单,说明长远计划里真有他。今天转播镜头捕捉到个细节:每次暂停杨瀚森都是第一个起身递毛巾的,然后凑在教练旁边听战术。这种姿态,老球迷都懂意味着什么。
比赛结束前两分钟,转播镜头突然给到杨瀚森特写。他正盯着场上若有所思,手里捏着块毛巾。这个画面很快在社交媒体上疯传,配文都是“心疼小杨”。但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想:这块毛巾早晚会变成擦汗的毛巾,而不再只是递出去的毛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