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违规前科累累,约翰逊如何逃过自己定下的规矩?

违规前科累累,约翰逊如何逃过自己定下的规矩?

发布日期:2025-10-26 08:34    点击次数:123
鲍里斯·约翰逊,又摊上事儿了。 这位前首相最擅长的事,似乎就是把自己立的规矩,当成一次性餐具。 当初他亲自审定、亲笔写序的《大臣行为准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可轮到自己,这本准则就跟废纸没什么两样,这讽刺劲儿,简直拉满了。 这事儿还得从英国《卫报》捅出的一批猛料说起。 他们搞到了约翰逊私人办公室的一堆文件,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鲍里斯档案》。 档案里明明白白地记着,这位前首相离任之后,一天都没闲着。 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当首相时攒下的人脉,快速变现。 前首相的捞金算盘 档案里勾勒出两...

鲍里斯·约翰逊,又摊上事儿了。

这位前首相最擅长的事,似乎就是把自己立的规矩,当成一次性餐具。

当初他亲自审定、亲笔写序的《大臣行为准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可轮到自己,这本准则就跟废纸没什么两样,这讽刺劲儿,简直拉满了。

这事儿还得从英国《卫报》捅出的一批猛料说起。

他们搞到了约翰逊私人办公室的一堆文件,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鲍里斯档案》。

档案里明明白白地记着,这位前首相离任之后,一天都没闲着。

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当首相时攒下的人脉,快速变现。

前首相的捞金算盘

档案里勾勒出两盘大棋,下的都是跨国生意。

一盘棋是对着阿联酋。约翰逊在背后秘密活动,想推动一个估值十亿美金的私营项目落地。

为此,他直接联系了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的一把手,哈利杜恩·穆巴拉克。

另一盘棋则瞄准了沙特。

他仗着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老交情,给一家叫“BetterEarth”的咨询公司拉皮条。

这家公司背后,是个地热发电项目,还牵扯着一位加拿大富商的铀矿生意。

按英国的规矩,前高官离任两年内,所有可能沾上公职资源的商业活动,都得先报备。

要向一个叫“商业任命咨询委员会”(Acoba)的机构申请,拿到批准才行。

约翰逊这两手操作,明摆着是踩在了红线上。

老油条的太极拳

这下Acoba坐不住了,立马启动调查,对着约翰逊发出了五连问。

核心问题就一个:你跟沙特王储和阿联酋大佬见面时,到底提没提这两家公司的生意?

这可是判断他有没有滥用职权的关键。

结果约翰逊的回复,简直是把“敷衍”两个字刻在了脸上。

他先是说,Acoba批准之前,自己没跟BetterEarth公司正式合作。

又说,那个想找阿联酋投资的公司,压根就没注册成功。

至于最核心的问题——你到底聊没聊生意?他一个字都不回。

反而倒打一耙,说《卫报》的爆料是“敌对势力”偷的,内容纯属瞎编。

Acoba这边也是一点脾气没有,只能再给他一周时间,还好言相劝。

说你毕竟是前首相,大家都看着呢,希望你老实回答,别藏着掖着。

可约翰逊的第二封回信,态度还是老样子:我一直遵守规则。

至于具体问题,对不起,假装没看见。

这就暴露了Acoba这个机构的尴尬。

它就是个咨询委员会,没权强制调查,更没权罚款。

全靠被调查人的自觉。碰上约翰逊这种摆明了耍无赖的,它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说实话,这点事对约翰逊来说,可能真不算什么。

因为他的“前科”实在太多了。

还记得他给《每日电讯报》当专栏作家吗?年薪27.5万英镑。

他是先上了岗,才想起来去补票申请。

后来跳槽到《每日邮报》,年薪涨到50万英镑。

这次倒是提前申请了,可提交申请的时间,离官宣就差了半小时。

这哪是报备,这分明就是通知你一下。

委员会问他为啥要去见委内瑞拉总统,还跟一个对冲基金经理见面。

而那位基金经理,后来被曝出给约翰逊打了24万英镑。

从“派对门”到现在的“人脉变现门”,约翰逊总能游离在规则之外。

监管的完美闭环

面对约翰逊的死不承认,Acoba也只能使出唯一的绝招:给内阁办公厅写报告。

报告里直说,约翰逊不配合,也没否认,这事儿已经构成了违规。

但这封信,大概率也就是在档案柜里吃灰的命。

因为英国政府已经宣布,一套新的商业任命规则马上生效,Acoba这个老机构直接关门大吉。

新规据说更严,严重违规的前部长,离职补偿金都可能被追回。

但有消息说,约翰逊已经不受旧规矩管了。

这次的裁定,顶多就是个书面警告,不会有任何实质性惩罚。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违规被发现,但监管机构没实权;监管向上报告,但政府选择翻篇。

旧的规则管不了,新的规则不追究过去。

结果就是,违规的成本,无限接近于零。

结语

现在回头再看那本静静躺在档案柜里的《部长行为准则》。

封面之下,就是约翰逊亲笔写的序言。

序言里那些关于“廉洁”、“透明”、“问责”的漂亮话,如今看来,每一个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制定规则的人,成了破坏规则的惯犯,却总能毫发无伤地脱身时,公众对整个政治体系的信任,也就在这一场场闹剧中,被一点点地磨没了。



上一篇:这回,荷兰真被骂惨了!
下一篇:韩国的尴尬巅峰:老龄化超越青春活力,一个国家未来的无声叹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