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被骂得很惨。
他们政府大概没料到局面会变成这样。
强行接管一家中资背景的子公司,西方舆论炸了锅,中国的反制也来得特别猛。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挺有影响力的西方博主直接开喷。
他说欧盟真是聪明,哦不对,他说反话了。
荷兰政府控制了中国芯片公司,还换上了自己指派的CEO。
中国转头就对安世半导体下了出口禁令。
荷兰这下慌了,他们压根没想过中国会有什么反应。
荷兰国家广播公司报道,他们的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正急着想跟中国谈,看能不能找个解决办法。
但禁令是在他们接管公司、撤掉中国CEO之后立刻生效的。
那位博主的结论就一句话:他们真是白痴。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西方人自己骂的。
我翻了翻底下的评论,一百多条,几乎全在说荷兰这次确实蠢。
有人感叹说现在才打电话道歉,想找个不显得太蠢的解决方案,已经太迟了。
不管这次接管本身是对是错,他们居然没预见到这么明显的后果。
还有人把整个欧洲都带上了。
他说包括英国在内,欧洲的政客普遍水平不行。
现在多数欧洲国家的问题,是只会跟华盛顿商量,透过美国的眼睛看世界。
他们急着把中国当敌人,却把自己跟北京沟通的渠道切断了,结果就是自己瞎搞、被动应付,还被带偏方向。
也有人批评荷兰人太自以为是。
明明在美国压力之下,他们本可以坐下来跟中国谈,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但他们偏要选最硬的方式来处理。
那种自以为是的殖民帝国心态,真是个大问题。
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荷兰政府接管了安世半导体。
这家公司属于中国闻泰科技。
中国籍CEO被撤换,员工被停职。
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的口号突然显得很遥远。
荷兰法庭文件显示美国在六月就通知要扩大实体清单范围。美方提出中国籍CEO必须离开。他们说这会影响豁免申请。
三个月后荷兰采取了行动。
他们用治理缺陷作为理由。
荷兰否认受到美国压力。他们说这是自主决定。
但闻泰科技的高管形容荷兰经济事务部是温顺的绵羊。这个说法在投资者电话里出现过。
一位荷兰网友觉得自己的政府很蠢。
他用附庸这个词。
他希望中国做出反制。
国际关系里没有永远退让的棋子。这件事让人想起某些规则在现实面前的变形。规则本来应该像围墙一样坚固。现在看起来更像一张网。网可以随时被扯开。
荷兰政府的操作让很多人意外。包括西方自己人。
他们可能没预料到反应会这么直接。
中方花了真金白银。现在控制权被拿走了。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地缘政治经常改写商业剧本。
安世半导体的名字还会出现在新闻里。以另一种方式。
荷兰政府扣押安世半导体资产的消息传出来,何咏前在商务部发布会上直接表明了态度。中方反对这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做法。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内部事务,这本身就站不住脚。
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被抛在一边。荷兰的营商环境会因此受到损害。他们可能没仔细想过后果。
安世半导体的生产基地确实设在欧洲。但很多芯片需要在中国完成最后的封装测试环节。这个环节一停,出口就卡住了。
荷兰经济事务部很快发表了声明。他们对中国工厂的出口限制表示高度关注。正在和中方以及欧洲其他国家沟通。
这种反应速度倒是挺快的。
荷兰人的心态确实值得商榷。他们一边侵犯中国企业权益,一边坚持说这和美国没关系。这种自我粉饰的做法实在不够明智。
西方网友的看法更直接。有人建议就算解除扣押,中国的出口禁令也该继续。需要给荷兰一个深刻的教训。
还有人用动物打比方。狮子打架时,野兔最好离远点。
中国企业的应对方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以前遇到类似情况只能忍气吞声。现在有了更有效的手段。
来而不往非礼也。
西方观察者注意到了这种变化。他们原以为中国会通过外交谈判慢慢解决。没想到反应这么迅速。
美国之前的几个案例已经能说明问题。50%附属公司规则和港口费事件中,中国的应对让美国方面感到意外。现在轮到荷兰体验这种节奏了。
某些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二十年前。他们似乎无法理解世界格局已经改变。这种认知滞后确实会带来问题。
安世半导体的案例只是个开始。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西方世界长期标榜的私有财产保护原则,在现实利益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那些关于国王不能擅入民宅的古老宣言,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纸空谈。
当契约精神沦为可随意撕毁的废纸时,全球投资者的信心也随之动摇。
荷兰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尤为激进。
前驻华大使高文博曾指出,芯片设备出口限制已经引发诸多不满。
中国完全可能将荷兰作为警示案例。
挪威和立陶宛就有过类似遭遇。
海牙战略研究中心的吉拉尔迪向卡雷曼斯发出警告。
他说这是在玩火。
可能会让荷兰引火烧身。
有位西方观察者用了个古老东方谚语来评价。
他说如果你在河边坐得足够久,就会看到敌人的尸体漂过。
这显然是对孔子名言的误读。
不过这个误解倒意外地贴切。
某些决策确实显得不够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