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出差从佛山回广州,车刚开出站,前排大哥突然伸长脖子问乘务员:“姑娘,这趟车是广铁的么?”他那口粤语腔调引得邻座几位乘客都竖起耳朵。你猜怎么着?空姐倒是没等来,耳边飘过一句清晰的“广东城际提醒您”,广播声干脆利落地终结了这场小插曲。我在手机上搜了搜这蓝色标识的公司,才惊觉大湾区城际的棋盘,早被广州地铁悄悄布满了棋子。
这局面说来有趣。四五年前省里开会协调,把大湾区城际比作楚河汉界划给广深两家分治,盘算得挺周全。可实际落地时,倒像是刘邦项羽的翻版剧本——广州地铁真像当年直捣咸阳的刘邦,一鼓作气接管了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这些大动脉。光看去年坐过的广清城际,列车从清远直奔白云机场,车厢里拎着行李箱的旅客怕是谁都想不到,连接两座城市的轨道竟已纳入同城通勤网络了。
如今打开广东城际公司的运营图,倒像是泼墨山水画。西至肇庆鼎湖山,东抵惠州西湖,向北延伸到清远漂流胜地,往南串起中山珠海的海岸线。今年九月要开通的新白广城际更厉害,直接把广州知识城和东莞水乡片区缝进一张网。前些日子路过琶洲站,看着工人们在穗莞深城际支线上赶工期,站务员闲聊说:“明年去深圳机场能省半小时。”我却暗自嘀咕:这线路管家不还是广州地铁么?
反观深圳那头,总觉着憋着股劲使不出来。2021年底刚成立的“深铁城际公司”,不到一个月就改名成“广东深莞惠城际”。明眼人瞧这名号,就知被圈定在深圳辐射圈的三角地带。年初有报道说穗莞深线要转交深圳运营,结果上个月查列车时刻表,运营单位还是广铁集团。我特意问过在深铁工作的校友,他端着咖啡直摇头:“流程卡在调度系统改造上呢。”这话听着都替他心焦。
这么一看,省里画下的楚河汉界,如今真成了单方面挺进。广州地铁用五年时间织出大网,深圳却连自家门口的城际都接得磕磕绊绊。听说东莞南站预留了与深惠城际的接驳口,可等那橙黄色列车开进站台时,窗外会不会早已飘满广州地铁的蓝色标识?
现在琢磨当年那个“分而治之”的约定,真应了那句“计划不如变化”。广州地铁大刀阔斧地跑马圈地,广佛环线把五城拧成麻花,广清城际让两个城市像同城上班族似的来往。最近连中山珠海都传出入股的消息,这版图哪里还像分治,分明近乎垄断了。
当然这话说得太绝对。听说深铁准备在深大城际搞全自动无人驾驶,车厢内装得像机场贵宾室。前阵子路过西丽枢纽工地,围挡上“智慧车站”的标语确实亮眼。有网友调侃说:“当广州忙着圈地时,深圳在造哆啦A梦的任意门。”可乘客们倒不在乎谁家管,常坐穗莞深的张姐说:“与其搞科幻车厢,不如多开几趟早高峰班次来得实在。”
细想这场竞争倒也有趣。去年在佛山西站换乘时,发现站内同时贴着广肇城际的蓝色标识和深莞惠的橙色站牌。这两种色彩碰撞让我突然想起家里小孩玩的磁力片——看似各自为政的方块,搭起来倒能拼出稳固结构。有位常跑东莞的供货商老陈说得实在:“管它蓝标橙标,能让我九点前到厚街谈生意就是好标。”
城际铁路的本质终究是为人服务的。上个月在松山湖北站遇见群香港学生,他们抢着在“广惠城际”站牌下自拍,压根没注意运营商是谁。有个戴耳机的女孩笑着嚷道:“等深中通道通了,能坐城铁去深圳看演唱会就完美啦!”这话倒点醒了我,乘客心中的版图,早超出运营商的竞争版图了。
如今大湾区每天都在变样。去年争论广深港磁悬浮站点时,网友在虎扑上吵翻天。有人说应该绕开市区,也有人说福田站才够体面。其实乘客们哪管这些?只要广深两城的轨道网络像毛细血管般通达,早上在顺德喝早茶,中午到前海谈业务,傍晚去珠海看日落的生活成为常态,谁运营又有什么要紧?
说到底,楚河汉界的典故终究留在了历史书里。眼前飞驰的城际列车上,带着各地口音的乘客刷着抖音、批着邮件、捧着保温杯。当轨道上的城市群真正连成呼吸相通的有机体,运营权的蓝橙之争,终会融成湾区的同一抹晨光。
不过说实在的,每次看到东莞站那两条轨道上的不同涂装列车擦肩而过,心里还是会闪过念头:当年那份分治协议的落款处,墨迹真的干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