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雨飘摇的1940年,延安的一座窑洞内,突然响起了激烈的争吵声。
一名资深红军战士向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大声疾呼:“实在是不公,我凭借身负四枚手榴弹的勇气,未曾被敌人击溃,即便面对七八把刺刀也未曾倒下,但如今战场无我容身之地,为何只让我担任税务分局局长,而不考虑将我调至更高职位?”
部里的同志们主要基于对这位老红军健康状况的担忧,才未为他安排更高的职务,并非有意怠慢。然而,老红军似乎并未体会到组织对他的关怀,反而对所分配的职位心生抱怨。
老红军忍耐已达极限,愤然道:“既然你们选择沉默,那我就去向毛主席反映。”
“噔噔噔”,敲门声迅速在毛主席的窑洞中响起。毛主席应声开门,映入眼帘的是那位神情激愤的老红军,他一见毛主席,便情绪激动地说:“主席,他们待我不公,恳请您为我主持公道。”
毛主席闻言,并未直接评价其优劣,他对眼前这位老红军自是熟稔于心。他的缄默,令那位老红军战士略显局促。
老红军战士接着说:“首长,我历经诸多战役,军功簿上记录的战绩不少,按理说,晋升为团长级别也不算过分。然而,如今他们却安排我去担任一个普通的税务局长职位,这难道不是人才的浪费吗?”
闻言,毛主席的面容瞬间凝重,似是心中又闪过一念,便将那凝重之色强压心底,他遂决意对面前之人进行一番劝说。
毛主席深情地对肖玉璧同志说:“肖玉璧同志,组织上委以重任,让你担任税务局分局长的职务,这是对你能力的高度信任和深切器重。我诚挚地劝告你,切勿因官职之小而有所轻视。只要你能切实将税务局的工作做到位,升迁之日指日可待。”
肖玉璧对毛主席的指示心存抵触,坚信自己被组织低估了才能,于是无视周围环境,径自揭开衣衫,露出身上的伤痕,对毛主席说:“主席,您瞧我身上这些疤痕,都是革命岁月的印记。我如此丰功伟绩,难道就只能屈就于税务局长这一小职位吗?”
毛主席目睹此景,瞬间怒火中烧,怒斥道:“无需向我展示,我岂能不知其数?”
毛主席的突然发怒,令肖玉璧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当,他感到一丝恐惧,遂不敢再言。返程后,他亦未再与组织部同仁发生争执,随即,他坦然接受了党组织的任命,担起了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的重任。
获悉肖玉璧变得守规矩,毛主席心中略感宽慰。然而,令毛主席未曾料到的是,肖玉璧所谓的“守规矩”实则不过是一种“掩饰”。
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提及毛主席与肖玉璧的初次相遇,其中亦蕴含了几分颇具“戏剧色彩”的元素。
1940年,毛主席莅临延安中央医院探望正在接受治疗的干部与战士们。踏入医院大门,即刻便传来了几声痛苦的呻吟。
呻吟者,肖玉璧也。
肖玉璧,一位历经烽火的资深红军战士,他确实在人生的上半程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宝贵的力量。然而,他如今住院的主要原因,竟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足,身患了“饿症”。
毛主席闻悉肖玉璧痛苦呻吟之声,心情沉痛,遂向医护人员探询,以求为这位“皮包骨”之老同志寻求救治之策。
医生语气从容地说:“此症不难治愈,仅需让他连续一个月饱餐即可。”
毛主席记下医生的话。
返程后,毛主席寻得中央所发之取奶凭证,递予警卫员,嘱其转交予医院医师。此批牛奶,专供肖玉璧饮用。
得益于毛主席的“特殊关照”,肖玉璧的身体状况迅速康复。在毛主席工作闲暇之际,他更是专程前往医院,再次探望了肖玉璧。
在领袖的关怀下,肖玉璧的内心开始膨胀,骄傲自满的情绪悄然滋生。他将毛主席对他的亲自探望,视为个人宝贵的“政治资本”。
故此,出现了文章开头情景。
病愈后的肖玉璧,已不复当年那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战士形象。他渐渐沉溺于“贪图享乐”的生活,整日懒散无为,心中所思所想,无非是如何去尽情享受这世间繁华。
与此同时,蒋介石所率领的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力度进一步加大,导致该地区资源极度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无法保证。
为冲破敌人的封锁,挫败敌人的“阴谋”,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紧接着,延安的各中央机关以及广大民众纷纷投身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
正当陕甘宁边区的军民携手并进,共克时艰之际,肖玉璧却给众人带来了一记沉重的打击。
肖玉璧自担任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以来,非但未曾恪尽职守,反倒是千方百计寻求“贪污”之道,将公物据为己有。更甚者,他疏于职守,滥用职权。
最令人愤慨的是,肖玉璧竟在一名姓张的男性的“牵线搭桥”之下,与国民党方面开始了所谓的“交易”,将边区所急需的粮油、棉花等物资私自出售给了对方。
“多行不义,必自毙。”肖玉璧自以为其行踪隐秘,无人能识破,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的种种行径终究未能逃过边区政府的敏锐洞察。在此期间,肖玉璧甚至企图潜逃,却最终被我军捕获归案。
经过详尽的调查与数据整理,肖玉璧在任职期间累计贪污公款高达3050元。
在那个年代的边陲地带,3050元无疑是一笔令人咋舌的巨款,该事件一经曝光,全国各地的目光便纷纷投向了延安,翘首以盼我党如何处置这一事件。
党中央面临压力。
在肖玉璧“东窗事发”之际,他仍存侥幸心理,向毛主席寄去一封信,恳求毛主席能够宽恕他的过错,哪怕只是给予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林伯渠主席将信呈递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未加细阅,便直接发问:“你们的立场如何?”
林伯渠强调:“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当前干部中贪污腐败的犯罪比率已高达百分之五,这股不正之风必须立即得到遏制。”
毛主席深刻领会了林伯渠的言外之意,随即回应道:“我对法院的裁决表示全力支持。”
1941年岁末,肖玉璧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彼时,他已不再是人们口中的赞颂英雄,而沦为了人人所指摘的“罪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