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花月楼前,我踌躇不前。虽为知府之子,却是初次踏入这烟花之地。
父亲常言:"入青楼需懂规矩,否则贵为王侯也会遭人耻笑。"今日随表兄前来,心中忐忑不安。门前红灯高挂,丝竹声隐约传来,那扇雕花门扉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
几名衣着华丽的公子从我身边走过,言笑晏晏,神情自若。表兄拍我肩膀:"走吧,让你见识何为销金窟。
"我深吸一口气,跨过了那道门槛,却不知这一步,将引我入一场既危险又迷人的游戏,而那个神秘女子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的一生。
"少爷可是头回来?"一名穿着粉色衣裙的女子微笑着迎上前来,声音如同黄鹂鸣叫,动人心弦。她眼波流转,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熟练的媚态,让我既紧张又好奇。
我点了点头,不敢多言。表兄王明则早已轻车熟路,上前与那女子说笑几句。只听那女子笑道:"原来是王公子,许久不见,今日带了贵客前来,快请上楼,鸨母已备好雅间。"
王明回头向我使了个眼色:"走吧,别露怯,待会有你受用的。"他压低声音又补充道:"记住,在这里,钱不是万能的,规矩才是。许多人因为不懂规矩,惹了麻烦,甚至丢了性命。"
我心中一凛,不明白表兄为何突然如此严肃。这青楼莫非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危险?但眼下不是追问的时候,我只得跟着他们上了楼。
楼上灯火通明,处处张灯结彩,不少锦衣公子正与花枝招展的女子推杯换盏,笑语盈盈。琴瑟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脂粉与酒香混合的气息。这一切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新奇,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鸨母是个四十出头的妇人,浓妆艳抹却不显俗气,见到我们连忙迎上前来:"哎呀,王公子来了,这位是?"她的目光在我身上扫过,似乎在评估我的价值。
"我表弟,知府家公子,头一回来长见识。"王明笑着说道,随即压低声音附耳道了几句。
鸨母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脸上笑容更甚:"原来是张大人家的公子,久仰大名。今日有幸来到小楼,定要让公子尽兴而归。"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我看不懂的深意。
我拱手致谢,不料鸨母却摇了摇头:"公子莫要如此多礼,这青楼中自有一套规矩,若是太过拘礼反而显得生分了。"她转头吩咐道:"去,把青莲请来。"
一名小丫鬟应声而去,鸨母则笑着对我说:"青莲是我们花月楼的头牌,平日里非贵客不得一见。今日特别安排她陪公子,算是我们花月楼的心意。"
王明在一旁明显愣了一下:"鸨母,这不合规矩吧?青莲姑娘平日里可不是随便接客的。"
鸨母神秘地笑了笑:"王公子不必多虑,自有道理。"
王明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对我低声道:"表弟,记住了,这里讲究的是风雅,不是官场上的那套繁文缛节。但对头牌要格外尊重,万不可轻浮无礼。"
我心中疑惑更甚,但也只能点头应是。鸨母领着我们进了一间雅室,室内陈设考究,四壁挂着名家字画,案几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丝毫不似我想象中的那般轻浮。
"公子初来,不知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是喜欢能诗善画的才女,还是歌喉婉转的歌姬,或是舞姿曼妙的舞女?"鸨母笑问道,随即又摆手道,"哎,老身糊涂了,已经安排了青莲,公子可是有口福了。"
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王明见状,替我解围道:"表弟文采出众,与青莲姑娘应当有共同话题。"
"那就请公子稍候,青莲片刻便到。"鸨母福了一福,转身离去。
王明给我倒了杯茶,脸色变得凝重:"表弟,事有蹊跷。那青莲乃是花月楼明珠,非一般人能够见到。据说只有达官显贵才有资格,普通客人想要一见都难。鸨母今日居然主动安排她来陪你,恐怕有什么内情。"
"什么内情?"我好奇地问道,心中既紧张又隐隐期待。
"我也说不准。"王明摇头道,"只是提醒你多加小心。青楼虽是风月场所,却也是人情冷暖、势力交织之地。有人因一时贪欢败尽家业,也有人因得罪不该得罪的人惹祸上身。记住我之前说的规矩:首先,不可轻薄无礼。这些姑娘虽是青楼女子,却也有尊严。其次,不可言而无信,说好的赏钱必须如数给付。再者,不可恃强凌弱,更不可动手打骂。最后,要懂得风雅,懂得欣赏才艺,而不只是..."
王明话未说完,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请进。"他应道。
门开处,一名身着淡绿色长裙的女子缓步走了进来,朱唇皓齿,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脱俗的气质。她的美与我之前所见的青楼女子截然不同,不是那种明艳张扬的美,而是一种内敛含蓄、如清泉般纯净的美。她向我们盈盈一拜:"奴家青莲,见过两位公子。"
我不由得看呆了,从未见过如此美人,举止端庄却又不失妩媚。王明在旁边轻咳一声,我才回过神来,忙回礼道:"在下张煊,初次登门,多有冒昧。"
青莲掩口而笑:"公子太客气了。听闻公子乃是知府之子,定是饱读诗书,不知可愿与奴家对诗一首?"
我一愣,没想到一入青楼便要对诗。王明在一旁笑道:"表弟文采不凡,这等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我心中暗骂表兄坑我,却也不好推辞,只得硬着头皮道:"不知姑娘想对何诗?"
青莲取出一把团扇,上面写着一句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我认出这是杜牧的《赠别》,便接道:"人面桃花相映红,别有风情万种。"
青莲轻笑摇头:"公子记错了,后半句应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才是。"
我顿时尴尬不已,王明在一旁哈哈大笑:"表弟啊,露怯了吧!"
青莲却不以为意:"公子初来,紧张也是常事。来,请饮一杯压压惊。"
她亲手为我斟了一杯酒,举止优雅,不卑不亢。我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心中的紧张感稍稍缓解。我注意到她的手腕上有一道疤痕,似乎是被什么尖锐物品划伤的痕迹,与她整体的完美形象有些不协调。
"不知公子喜欢听什么曲子?"青莲问道,目光却若有所思地在我脸上停留了一瞬,仿佛在确认什么。
我对曲子知之甚少,只好如实相告:"姑娘擅长什么,就弹什么吧。"
青莲点头微笑,走到一旁的古琴前坐下,纤纤十指轻抚琴弦,一曲《高山流水》缓缓流出。琴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如同清泉淙淙,又如同山风呼啸,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就在琴声最动人之处,我突然发现一丝异样——青莲弹琴时,她的眼角有一滴泪水悄然滑落,很快被她擦去。那不是因琴声动情的泪水,而是充满了哀伤与绝望。这个发现让我心中一震,难道这位看似完美的青楼女子,内心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曲罢,我不由得鼓掌赞叹:"姑娘琴艺精湛,当真令人叹服!"同时,我悄悄观察着她的表情,想看是否能再次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悲伤。
青莲起身微微一福:"公子过奖了。奴家琴技粗浅,不过是献丑罢了。"她的笑容又恢复如常,仿佛刚才的异样只是我的错觉。
王明这时起身道:"表弟,我去隔壁看看老朋友,你与青莲姑娘慢慢聊。"说完,便离开了房间。
房间里一时只剩下我和青莲二人,气氛略显尴尬。青莲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笑道:"公子初来,可有什么想问的?"
我犹豫片刻,终于鼓起勇气问道:"姑娘,我很好奇,像你这样才情出众的人,为何会在此处?"同时,我悄悄瞥了一眼她手腕上的疤痕。
青莲脸上笑容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警惕,旋即恢复如常:"公子此问,怕是要让奴家伤心了。"
我连忙道歉:"失言了,姑娘不必作答。"
青莲摇头道:"无妨。说来也简单,奴家本是书香门第,只因家道中落,父亲病逝,继母将我卖入此处。初时也曾不甘,但久而久之,也就认命了。"她的回答滴水不漏,却给人一种背诵台词的感觉。
我注意到她说这些话时,眼神并未与我对视,而是微微低垂,似乎在隐藏什么。"姑娘如此才情,实在不该埋没于此。"我由衷地说道。
青莲苦笑一声:"公子高看奴家了。这世道,女子身不由己,能在此处尚且衣食无忧,已是万幸。"她突然话锋一转,"听闻公子家中颇有势力,不知公子将来有何打算?"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让我有些意外。为何一个初次见面的青楼女子会对我的家世和前程如此关心?我谨慎地回答:"不过是随父亲学习为官之道,日后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罢了。"
青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公子志向远大,日后定有大作为。"她的目光中似乎带着某种期待,又似乎有所顾虑。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敲门声,一名丫鬟端着酒菜走了进来:"两位请用膳。"
青莲亲自为我布菜,动作轻柔,举止得体。饭间,我们谈诗论画,气氛渐渐轻松起来。但我总觉得青莲有意无意地在试探我,问及我家中的情况、父亲的官职、家族的人脉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闲聊,却又不失目的性。
"公子学识渊博,奴家甘拜下风。"青莲真诚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我看不懂的光芒。
我摆手道:"姑娘过奖了。我不过是读了些书,哪比得上姑娘见多识广。"
青莲笑道:"公子说笑了。奴家不过是在这方寸之地,如何见多识广?倒是公子,日后必定前程似锦。"
我心中一动,问道:"姑娘可有什么心愿?"
青莲略显惊讶,旋即叹道:"奴家只愿能有一处安身之所,不受人欺凌,能够自由读书作画,便心满意足了。"她的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眼中却闪过一丝我难以捉摸的神色。
"若是能够脱离此处呢?"我试探着问道。
青莲神色骤变,先是震惊,继而警惕,最后归于平静:"公子莫要说这等不着边际的话。奴家卖身契在鸨母手中,除非有人愿意出大价钱赎身,否则终生难以脱身。"
我沉默不语,心中却已有了计较。青莲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轻声道:"公子别有心理负担,这是奴家的命,与公子无关。今日相见,能与公子谈诗论画,已是奴家的福分。"
话虽如此,我心中却难以释怀。我总觉得青莲身上藏着太多秘密,而那道手腕上的疤痕,似乎正是这些秘密的一个线索。
正当我思索间,王明回来了,脸上带着微醺的酒意:"表弟,玩得如何?"
我点点头,没有多言。王明看了看我和青莲,似乎明白了什么,笑道:"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我有些不舍,却也知道不能久留。起身告辞时,青莲送到门口,轻声道:"公子若有闲暇,可常来坐坐,奴家愿为公子弹琴解闷。"
我点头应允,心中却已打定主意,一定要探究青莲身上的秘密,若有可能,也要帮她脱离苦海。
回府的路上,王明看我心事重重,笑道:"表弟,莫非对那青莲动了心?"
我没有否认,只是问道:"表兄,青莲手腕上的疤痕,你可注意到了?"
王明脸色突变,压低声音道:"表弟,此事不可乱说。那青莲身上有不少传闻,据说她曾试图自尽,被鸨母救下,之后便被严加看管。也有传言说她与某位大人物有牵连,因此才能在花月楼中享有特殊待遇。"
"大人物?什么大人物?"我追问道。
王明摇头道:"此事说来话长,且涉及朝廷机密,不是我等能够妄议的。表弟若是聪明,就不要再追问了。"
他的话不仅没有平息我的好奇心,反而让我更加确信青莲身上必有隐情。但我也明白,此事不可莽撞,需从长计议。
回到家中,我辗转难眠,脑海中不断浮现青莲的身影和那哀婉的琴声。第二天一早,我便派家仆去打探青莲的消息,想知道她的底细和实情。
几日后,家仆回报说,青莲确实如她所言,出身书香门第,因家道中落被继母卖入青楼。在花月楼中,她以才艺取胜,不肯轻易侍奉客人,因此虽为头牌,却保持着几分清高。但有一点与她所言不符——她并非被继母卖入花月楼,而是被一位神秘人物送来的,据说那人身份尊贵,与朝廷有关。
这个消息让我心中的疑云更浓了。青莲为何要隐瞒自己的真实来历?那位神秘人物又是谁?她手腕上的疤痕又是怎么来的?种种谜团萦绕在我心头,让我愈发好奇。
一个月后,我再次踏入花月楼,这一次,我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进门时,鸨母笑脸相迎:"张公子又来了,可是想念我们青莲姑娘了?"
我点头微笑:"青莲姑娘才情出众,确实令人难忘。"
鸨母神秘地笑了笑:"青莲刚好无客,公子运气不错。不过,今日有个规矩,要先交五十两银子的茶资。"
我心中一惊,上次来时可没有这个规矩。但为了见到青莲,我还是痛快地交了银两。鸨母收下后,吩咐道:"来人,快去请青莲姑娘。"
不多时,青莲袅袅而来,见到我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公子又来了,奴家甚是荣幸。"
进入雅间后,青莲为我斟茶,问道:"公子别来无恙?"
"一切都好。只是日日思念姑娘的琴声,今日特来讨教。"我故作轻松地说道,同时仔细观察着她的反应。
青莲微笑道:"公子谬赞了。奴家琴技粗浅,不足挂齿。"
我们如同上次一般,谈诗论画,品茶赏乐,但这一次,我的目的更加明确——了解青莲的真实身份和背景。
"姑娘,上次你提到自己是被继母卖入青楼的,可我听闻,你是被一位神秘人物送来的,此事可否说来听听?"我试探着问道。
青莲手中的茶杯一颤,茶水洒出少许。她迅速放下杯子,抬头看我时,眼中已满是警惕:"公子何出此言?奴家确是被继母所卖,并无他故。"
我注意到她的紧张,知道自己触及了她的秘密,便不再直接追问,而是换了个话题:"姑娘手腕上的疤痕,看起来像是利器所伤,不知是何缘故?"
青莲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遮住疤痕,声音略显颤抖:"只是幼时不慎所伤,不值一提。"
我点点头,装作相信了她的解释,但心中的疑惑更甚。青莲显然在隐瞒什么,而且非常害怕这些秘密被人知晓。
为了不让她过度警惕,我转而谈起其他话题,气氛渐渐缓和。待酒过三巡,我终于开口道:"青莲姑娘,我有一事相求。"
青莲放下茶杯,神色认真:"公子请讲。"
"我想赎姑娘出去。"我直截了当地说道。
青莲面露惊讶,旋即摇头道:"公子莫要说笑。奴家赎身价高昂,公子何必为奴家破费?"
"钱财乃身外之物,能换得姑娘自由,值得。"我诚恳地说道。
青莲神色复杂,沉默良久,才轻声道:"公子厚意,奴家心领。但公子可曾想过,奴家出去后何去何从?"
"姑娘可以自由选择。若愿意,可入我家为妾;若不愿,我可为姑娘在城外置一处院落,让姑娘安心读书作画,无人打扰。"
青莲双眼微湿,声音哽咽:"公子如此厚待,奴家何德何能?"但她的眼神中还是透露出几分犹豫和恐惧。
我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姑娘才情出众,理应有更好的归宿。"
青莲抽回手,低头道:"公子莫急,此事重大,容奴家思量几日。"她似乎在权衡什么,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我点头应允:"姑娘慢慢考虑,我会再来。"
离开花月楼时,我心中忐忑不安。我不知道青莲是否会接受我的提议,也不知道她身上隐藏的秘密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但我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准备赎身所需的银两。我变卖了一些私人珍藏的字画和古玩,又向几位知己好友借了一些,总算凑齐了千两白银。至于家中长辈,我暂时还没有勇气开口,打算等事成之后再寻机会说明。
与此同时,我也加紧调查青莲的背景。通过各种渠道,我得知花月楼背后有朝中重臣的支持,而青莲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棋子,据说她知晓某些朝廷机密。这个发现让我心中一凛,若真如此,我的赎身计划恐怕会面临重重阻力。
半月后,我再次来到花月楼,却被告知青莲已有贵客在陪,需等候片刻。我心中焦急,却也只能耐心等待。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一位锦衣华服的男子从楼上下来,看装扮应是某位高官或大臣。他面带微醺,神色倨傲,目不斜视地从我身边走过。
待那人离去后,我方才被允许上楼。见到青莲时,她面色略显疲惫,眼角还有未干的泪痕。见到我后,她强打精神微笑道:"公子来了,奴家刚送走一位客人,有些乏了,还望公子见谅。"
我心疼地看着她,柔声道:"姑娘不必勉强,若是疲惫,可以休息。"
青莲摇头道:"见到公子,奴家便不觉疲惫了。"她沏了一壶新茶,递给我道:"公子上次所言之事,奴家已经思量过了。"
我心中一紧:"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青莲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奴家感激公子厚意,但恐怕难以接受。"
"为何?"我惊讶不已,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青莲苦笑道:"公子家世显赫,前程似锦,若因奴家坏了名声,奴家心中不安。再者,奴家已是风尘中人,即便离开此处,也难以立足于世。与其如此,不如安于现状。"
我急道:"姑娘无需顾虑这些,我自有安排。况且,姑娘才情出众,何必埋没于此?"
青莲摇头道:"公子好意,奴家心领。但此事涉及终身,还请公子三思。"
我正要再说,青莲却话锋一转:"不过,若公子真心相助,奴家倒有一事相求。"
"姑娘请讲。"我连忙道。
青莲踌躇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恐惧,终于道出实情:"奴家有一幼妹,尚在家中。继母待她甚是刻薄,奴家担心她也会落得与我相同的下场。若公子能设法救她出来,安置妥当,奴家感激不尽。"
我恍然大悟,原来青莲拒绝我的赎身之意,是为了她的妹妹。但我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她眼中的恐惧不像是单纯为妹妹担忧。
"姑娘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但能否告诉我,你究竟在害怕什么?"我直视着她的眼睛,诚恳地问道。
青莲神色一凛,随即勉强笑道:"公子多虑了,奴家只是担心妹妹的安危。"
我知道她仍在隐瞒什么,但也不好强求。只能点头道:"好,我会帮你救出妹妹,同时也不会放弃赎你出去的打算。"
青莲眼中含泪,感激地点头:"多谢公子。"
离开花月楼时,我的心情复杂无比。青莲的拒绝让我失落,但她为妹妹着想的心意又让我更加敬佩她。然而,她眼中的恐惧和那些隐而不言的秘密,又让我深感不安。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她完成心愿,同时也要揭开她身上的谜团。
经过多方打探,我终于找到了青莲家的所在。那是城南一处破旧的院落,院中杂草丛生,门窗残破,一看就是没落的景象。我派人暗中观察了几日,发现青莲的继母确实如她所言,对她的妹妹青萍刻薄非常,动辄打骂,还常常克扣饭食。
然而,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那位在花月楼见过的高官,竟然也曾几次秘密来访这个院子,每次来去匆匆,神色诡秘。这个发现让我心中警铃大作——青莲、她的妹妹、那位高官,三者之间必有关联,而这个关联很可能就是青莲不愿透露的秘密。
了解情况后,我开始筹划救人之策。直接上门说明来意显然不妥,继母必定不会轻易放人。思前想后,我决定以做生意为名,与青莲继母接触,看能否找到机会。
我让家仆扮作商人,前去询问是否愿意出售院中的几棵老树,并借机与继母套近乎。几次往来后,那继母果然露出贪婪之色,打听起"商人"的底细和家境。家仆按我的吩咐,暗示"东家"是位富商,膝下无子,正在物色养女。
继母立刻来了精神,主动提出愿意让继女与"东家"相见。我暗自欣喜,计划进展顺利。不日,我便装扮成富商,前去拜访。青萍果然如青莲所描述,虽衣着褴褛,却眉清目秀,举止得体,与姐姐青莲颇有几分相似。
但更让我惊讶的是,青萍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远超年龄的成熟和警惕。初次见面,她就用眼神向我传递着某种信息,仿佛在试探我的来意。几次交谈中,她有意无意地提到姐姐,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思念和担忧。
几次往来后,继母急不可耐地提出愿意将青萍过继给我,只要"好处费"到位。我故作考虑状,最终答应出五百两银子,将青萍"收为养女"。继母喜出望外,立刻应允,甚至主动提出写下文书,生怕我反悔。
就在交割那天,我突然发现那位高官的随从在院外徘徊,神色紧张地张望着。我心中警觉,立即改变计划,提前一天秘密将青萍接走,安置在城外的一处隐蔽庄园中。
当青萍得知我是为了救她姐姐青莲而来时,她先是惊讶,继而泪流满面,跪地叩谢。待她情绪稍稳,我才问道:"青萍姑娘,你和你姐姐与那位高官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何他会多次来你家?"
青萍面色一变,警惕地看着我:"公子怎知此事?"
我坦言自己的调查结果,并表示自己只想帮助她们姐妹。青萍犹豫良久,终于道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位高官名叫赵明德,是当朝户部侍郎,也是导致她们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
原来,青莲和青萍的父亲原是朝中给事中,因发现赵明德贪污受贿的证据而遭到陷害,最终含冤而死。赵明德不仅夺去了她父亲的性命,还霸占了她们家的财产,将她们姐妹卖入青楼和苦命人家。青莲因貌美才艺出众,被送入花月楼成为头牌,而青萍则被扔给了一个冒充她们继母的恶婆,忍受着非人的折磨。
"姐姐之所以不敢接受你的赎身之意,是因为害怕赵明德报复。他曾警告姐姐,若敢透露实情或试图逃离,就杀了我。"青萍哽咽道,"姐姐曾试图自尽,却被救下,留下了手腕上的疤痕。从那以后,她便不再反抗,只求能保我平安。"
听完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我心中既愤怒又心疼。青莲和青萍姐妹所经历的痛苦和恐惧,远超我的想象。难怪青莲总是欲言又止,眼中时常闪过恐惧的光芒。
"青萍姑娘,你放心,我一定会救出你姐姐,还你们一个公道。"我郑重承诺道。
青萍摇头道:"公子不知赵明德的权势有多大,他在朝中党羽众多,我们斗不过他。姐姐之所以能在花月楼保持一定的清白,也是因为有人暗中相护。"
"暗中相护?是谁?"我好奇地问道。
青萍犹豫片刻,低声道:"是刑部尚书周大人。周大人与家父是至交好友,得知我们的遭遇后,暗中关照姐姐,但他势单力薄,只能做到这一步。"
这个信息让我眼前一亮——有了刑部尚书的支持,或许我们并非毫无胜算。我安抚青萍,让她安心在庄园中住下,派人严加保护,防止赵明德的人发现她的行踪。
随后,我秘密拜访了刑部尚书周大人,将青萍已获救的消息告知于他,并表明了自己帮助青莲姐妹的决心。周大人起初对我颇为警惕,但在确认我确实是出于真心后,终于点头应允合作。
"赵明德贪污受贿,证据确凿,但他党羽众多,一直无法将他绳之以法。若能救出青莲,让她作证,或许有机会将他一举拿下。"周大人沉声道,"但此事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不仅青莲性命堪忧,连你我也会遭受牵连。"
我坚定地说:"无论多大风险,我都愿意一试。青莲姐妹所受的苦难,不能就此作罢。"
周大人点头赞许:"好!我佩服你的勇气。这样,我会暗中调查赵明德的罪证,你则想办法将青莲救出。若事成,我会亲自上奏皇上,为她们父亲洗刷冤屈。"
有了周大人的支持,我更加信心满满。当晚,我秘密潜入花月楼,通过周大人安排的内应,与青莲单独会面。
见到我突然出现,青莲又惊又喜:"公子怎么来了?若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我握住她的手,轻声道:"青萍已经安全了,我知道了你们的遭遇。别怕,我和周大人会帮你们伸冤,将赵明德绳之以法。"
青莲闻言,先是大惊失色,继而泪如雨下:"公子怎会知道这些?青萍她...她还好吗?"
我安抚她道:"青萍很好,正在我的庄园中休养。她告诉了我一切,我已经与周大人联手,准备营救你出去。"
青莲摇头道:"不行,太危险了。赵明德权势滔天,若他知道青萍已经逃脱,必定会发疯般报复。你们都会有危险。"
"别担心,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三日后,我会来赎你出去。届时,周大人会派人接应,将你直接送往宫中,面见皇上,揭露赵明德的罪行。"
青莲犹豫再三,终于点头应允:"好,我相信公子和周大人。但请一定要保护好青萍,她还小,不该承受这些。"
我郑重承诺,随即告别青莲,开始为三日后的行动做准备。我不仅要准备充足的银两赎身,还要确保行动万无一失,防止赵明德察觉异常。
然而,就在行动前一天,噩耗传来——周大人突然暴毙,据说是心脏病发作。但我和青萍都知道,这必定是赵明德发现了我们的计划,对周大人下了毒手。
周大人的死讯如同晴天霹雳,打乱了我们的所有计划。没有了他的支持,我们几乎无力与赵明德抗衡。更糟的是,若赵明德已经察觉,青莲的处境必定岌岌可危。
我顾不得多想,立即带着银两赶往花月楼,希望能在赵明德采取行动前将青莲救出。然而,当我赶到时,却被告知青莲已被赵明德带走,据说是要送往他的别院......
我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若贸然闯入赵明德的别院,不仅救不出青莲,还可能连累自己和青萍。正在我万般焦急之际,一位自称是周大人心腹的官员秘密找到了我,递给我一封信和一块令牌。
"这是周大人临终前托我转交给你的。他说,若他有不测,你可凭此物直接求见皇上。"那官员低声道。
我打开信一看,里面详细记录了赵明德的种种罪证,包括贪污受贿、陷害忠良、霸占民女等等,证据确凿。而那块令牌,竟是太子府的腰牌,上面刻有"太子府谋士"五个字。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周大人不仅是刑部尚书,还是太子的秘密谋士。他长期暗中调查赵明德等贪官,为太子铲除政敌。而青莲和青萍的父亲,也是这个秘密网络的一员,因此才会被赵明德陷害。
有了这封信和腰牌,我终于看到了希望。我立即让人护送青萍到安全的地方隐藏,自己则冒险潜入皇宫,求见太子。
太子见到周大人的腰牌和信件,立即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派出心腹带领禁军,直捣赵明德的别院,救出了奄奄一息的青莲,同时将赵明德拿下。
经过太子的严密调查,赵明德的罪行一一被揭露。皇上震怒,下令将赵明德处以极刑,并追封青莲和青萍的父亲为礼部侍郎,恢复其名誉和家产。
青莲被救出后,身体虚弱,精神恍惚,需要长时间休养。我将她接到庄园中,与青萍团聚,并请来最好的大夫悉心调养。姐妹俩相见,抱头痛哭,场面感人至深。
我望着姐妹俩相拥而泣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当初踏入花月楼,只是想见识一番风月场所的规矩与风情,却不曾想卷入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波。
青莲手腕上的那道疤痕,成了打开这个惊天秘密的钥匙。古代光顾妓院,远非我想象中那般简单欢愉,其中暗藏着多少权力交锋、人命悲欢。
青楼中的每个女子,或许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那些看似繁复的礼仪规则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挣扎与抗争。
随着赵明德被处死,他的党羽也被一一清除。太子借此机会铲除了一批贪官污吏,朝野为之一清。我因为在此事中立下大功,被太子赏识,破格提拔为知县,派往外地任职。
临行前,我去看望已经康复的青莲和青萍。青莲已恢复了往日的光彩,但眼神中多了几分历经沧桑后的深邃。青萍也长大不少,变得更加坚强独立。
"公子此去上任,奴家和妹妹不知如何感谢才好。"青莲诚挚地说道。
我摇头道:"姑娘言重了。若非你们姐妹的勇气和坚韧,我也无法揭露赵明德的罪行。"
青莲轻叹一声:"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若非公子那日来到花月楼,我和妹妹恐怕永远无法脱离苦海。"
我看着她们姐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这些日子的相处,让我对青莲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怜悯和欣赏。但我也知道,以她的经历和身份,若要与我有更进一步的关系,必定会面临诸多阻碍。
"青莲姑娘,我有一事相问。"我鼓起勇气道,"若我日后功成名就,可否有幸请你..."
青莲轻轻摇头,打断了我的话:"公子,奴家感激不尽,但奴家已决定与妹妹一同回归故里,重建家园。奴家曾是风尘女子,虽然皇上已为家父洗刷冤屈,但世人眼光难以转变。公子前程似锦,不应因奴家而受累。"
她的拒绝温柔而坚定,让我心中既失落又敬佩。她考虑得比我周全,也更为现实。在这个注重门第和清誉的时代,一个曾在青楼中生活的女子,即便是被迫的,也很难被世人接受,更不用说成为一个官员的妻子。
"我明白了。"我苦笑道,"但无论姑娘去往何处,我都愿意尽我所能提供帮助。"
青莲感激地点头:"公子大恩,奴家没齿难忘。"
青萍在一旁插话道:"姐姐,公子对我们恩重如山,若非他相救,我们姐妹早已命丧黄泉。为何不..."
青莲制止了妹妹的话:"青萍,公子心意我明白,但有些事情不是仅凭心意就能成全的。"
青萍不甘心地看着我,眼中满是歉意和不舍。我理解她的心情,也理解青莲的决定。
"无妨,各自随缘便是。"我宽慰道,"我即将赴任,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回京。临别前,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城南的老宅已经修缮一新,等待你们回去;家中老仆也已派去服侍你们。若有任何需要,可随时派人联系我。"
青莲感动地行礼:"公子如此周到,奴家和妹妹感激不尽。"
我摆手道:"不必言谢。这些都是应该的。"
离别在即,我心中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青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道:"公子若是不嫌弃,奴家有一物相赠。"
说着,她取出一幅画卷,递给我道:"这是奴家和妹妹一起绘制的,赠予公子,聊表寸心。"
我展开画卷,只见画中是一对姐妹在庭院中弹琴读书,旁边题诗一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落款是"青莲、青萍敬赠救命恩人"。
我心中感动不已,珍而重之地收下了这份礼物:"姑娘,保重。"
青莲微微一笑:"公子保重。"
就这样,我们暂时分别。我赴任外地,专心为官;青莲姐妹则回到故里,重建家园。虽然相隔千里,但我时常派人打探她们的消息,并暗中关照她们的生活,确保她们衣食无忧。
三年后,我政绩卓著,升任知府。朝廷召我回京述职,我趁机去探望青莲姐妹。当我再次站在那熟悉的宅院前时,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门开处,迎面而来的是一位端庄优雅的妇人,正是青莲。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细微的痕迹,但更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韵味。见到我,她先是一愣,旋即展颜微笑:"公子回来了。"
我点头道:"回来述职,特地来看看你们。"
青莲引我入内,院中布置雅致,处处透着书香气息。青萍也已长大成人,出落得亭亭玉立,举止端庄。我得知,青莲凭借自己的才学开设了私塾,教授闺阁女子诗书礼仪,颇受好评;青萍则刚刚与一位书香门第的公子定下婚约,即将出嫁。
"姐姐的私塾很有名气呢!"青萍骄傲地说道,"许多官宦人家的小姐都慕名前来学习。姐姐还编撰了几部女子教材,被朝廷采用,广为流传。"
我由衷地为她们感到高兴:"青莲姑娘了不起,竟能成就如此功业。"
青莲摇头道:"若非当年公子相救,我和妹妹早已命丧黄泉,哪有今日?这一切,都是公子的恩德。"
我摆手道:"姑娘过谦了。这都是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所得。"
交谈中,我得知青莲一直独身,专心于教书育人的事业。问及原因,她只是淡然一笑:"奴家已习惯了独立生活,况且,教书育人也是一种乐趣。"
青萍在一旁嗔道:"才不是呢!是姐姐眼光太高,这些年来求亲的人都被她拒绝了。"
青莲轻轻瞪了妹妹一眼:"胡说什么。"
我心中一动,但也不好多问。或许,她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和选择。
午饭过后,青萍借故离开,留下我和青莲独处。气氛一时有些尴尬,青莲沏了一壶新茶,轻声问道:"公子这次回京,可会久留?"
我摇头道:"只是述职,不日便要回任。"
青莲点头道:"公子保重。若有机会,还望常来坐坐。"
我应允下来,心中却有千言万语无处诉说。三年来,我虽然专心仕途,却始终无法忘怀青莲的身影。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日在花月楼初见她的情景,想起她那双含着泪水却又倔强的眼睛,想起她弹琴时的专注神情。
"青莲姑娘,"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这些年来,我时常思念你。"
青莲神色一凝,随即低头道:"公子折煞奴家了。"
"我知道你有顾虑,也理解你的选择。但我想告诉你,无论何时,只要你愿意,我都会等你。"
青莲抬头看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公子,奴家已非当年那个无依无靠的青楼女子。如今奴家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不愿再给公子添麻烦。"
"这不是麻烦,而是我的心意。"我真诚地说道。
青莲沉默良久,终于轻声道:"公子的心意,奴家明白。但世俗眼光难以逾越,公子身为知府,若娶一个曾在青楼的女子为妻,必定会遭人非议,影响前程。"
"我不在乎这些。"我坚定地说道。
青莲摇头苦笑:"公子或许不在乎,但世人在乎,朝廷在乎。公子若因奴家而仕途受阻,奴家心中何安?"
我知道她说的是事实。在这个注重门第和清誉的时代,一个官员的婚姻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关乎家族荣辱和仕途前程。青莲的顾虑不无道理。
"那么,"我试探着问道,"若我不在乎这些,只求与你相守,你可愿意?"
青莲眼中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公子莫要说这等不着边际的话。公子前程似锦,岂可因一时意气而误了大好前程?"
我知道她是在推拒,但从她眼中的波动,我看出她并非全无情意。或许,正是因为在意,才会如此坚决地拒绝。
离别时,青莲送我到门口,犹豫片刻,终于问道:"公子可曾考虑过婚事?"
我摇头道:"一直无暇顾及。"
青莲轻叹一声:"公子年岁已不小,应当早日成家。若有合适的人选,莫要辜负了姻缘。"
我看着她,想从她的眼中看出些许端倪,但她的目光平静如水,看不出任何波澜。
"我会考虑的。"我最终只能这样回答。
离开青莲家后,我心中五味杂陈。我知道她说的都有道理,也理解她的顾虑和坚持。但我仍然无法释怀对她的感情。
回到官署,我埋首公务,试图分散注意力。但就在我准备回任前夕,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青萍的婚事出了变故。那位书香门第的公子得知青萍的姐姐曾在青楼,便以此为由退了婚。青萍伤心欲绝,一病不起。
得知此事,我立即赶往青莲家中。见到我时,青莲憔悴不堪,眼中满是疲惫和痛苦:"公子怎么来了?"
我关切地问道:"听闻青萍婚事有变,特来看看。她如何了?"
青莲苦笑道:"还在病中,医者说是心病,需自己想开才行。"
我叹息道:"世人眼光如此,实在可悲。"
青莲点头道:"公子现在明白奴家的顾虑了吧?即便时过境迁,世人对青楼女子的偏见仍在。不仅是奴家受影响,连妹妹也因此受累。若公子娶了奴家,不仅自身仕途堪忧,将来子女也会受到牵连。"
我沉默不语,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有理。但我心中仍不甘心,总觉得应该有解决之道。
几日后,青萍的病情稍有好转。我去探望时,她已能起床见客。见到我,她先是惊讶,继而勉强一笑:"公子还未回任吗?"
我点头道:"听闻你病了,特来看看。"
青萍神色黯然:"让公子见笑了。不过是一段姻缘不成,何必如此。"
我安慰她道:"姻缘天注定,强求不得。若那人因此退婚,说明他不值得你的真心。"
青萍勉强笑道:"公子说得是。只是...只是姐姐因此自责不已,认为是她连累了我。"
我叹息道:"青莲姑娘心地善良,自然会这么想。但这绝非她的错,而是世俗偏见太深。"
青萍突然紧盯着我,问道:"公子可是真心喜欢我姐姐?"
我没想到她会如此直接,一时语塞,但很快坦然道:"是,我确实倾心于她。"
青萍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那公子为何不表明心迹?姐姐虽然表面拒绝,但我知道她心中也是有公子的。"
我苦笑道:"我已表明心迹,但她顾虑重重,不愿连累我。"
青萍思索片刻,突然说道:"公子可知,皇上近日下旨,要为太子选妃。皇后娘娘特意指明,要在民间选拔有才学的女子入选。若姐姐能入选,即便不被选为太子妃,也能得到一个体面的身份,洗去过去的污名。"
我心中一动:"此言当真?"
青萍点头道:"千真万确。姐姐的才学在京城女子中数一数二,若参选,必有机会。但她因过去在青楼的经历,不敢报名。"
我沉思良久,终于有了主意:"你说得对。若青莲能获得朝廷认可的身份,不仅能为自己正名,也能为你铺平道路。我这就去想办法。"
离开青莲家后,我立即动用关系,打听选秀的详情。经过多方打探,我得知这次选妃确实非同寻常,皇后特意强调要选拔有才学的女子,不拘泥于门第。这对青莲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找到当年在太子府认识的几位官员,说明情况,请他们帮忙引荐青莲参选。那些官员得知青莲就是当年揭露赵明德案的关键人物,又是周大人生前极力推荐的才女,立即表示愿意相助。
回到青莲家,我将此事告知于她。青莲先是惊讶,继而犹豫不决:"公子,此事太过冒险。若我的身份被揭露,不仅自己难堪,还会连累公子和这些愿意帮忙的官员。"
我坚定地说:"不会有事的。当年赵明德案已经尘埃落定,你的身份早已被太子和皇上知晓。他们不仅没有嫌弃你,反而因你的勇气和才学而赞赏有加。这次参选,正是你洗刷过去的最好机会。"
青萍也在一旁劝说:"姐姐,试一试吧。若能成功,不仅你自己能获得新生,也能为我铺平道路。"
在我们的劝说下,青莲终于点头应允:"好吧,我试一试。但若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会立即退出。"
就这样,在我和太子府官员的推荐下,青莲成功报名参加了选秀。初选时,她的才学和气质立即脱颖而出,得到了考官的一致好评。复选中,她的诗词、琴艺、绘画无一不精,再次赢得赞誉。
然而,就在最后一轮选拔前,有人匿名举报,称青莲曾是青楼女子,不宜入选。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宫中引起轩然大波。青莲面临被除名的危险。
得知此事,我心急如焚,立即求见太子,希望能为青莲说情。太子见到我后,并未显露出我预期的震怒,反而平静地说道:"此事我已知晓。青莲姑娘的身世我早已了解,当年若非她的勇气和坚韧,赵明德一案恐怕难以告破。"
我连忙解释:"殿下明鉴,青莲姑娘虽曾在青楼,但实为被迫,从未失身于人。她的才学和品性,绝不输于任何闺阁千金。"
太子点头道:"我相信你的判断。不过,此事已惊动皇后,需要她定夺。你且放心,我会在皇后面前为青莲姑娘说情。"
几日后,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传来——皇后不仅没有因青莲的身世而将她除名,反而特意召见了她。据说,皇后被青莲的才学和经历所感动,不仅允许她继续参选,还亲自为她正名,称她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最终的选秀结果出来了,青莲虽未被选为太子妃,但被皇后亲自收为义女,赐名"贵莲",并封为才人,负责宫中女眷的教育。这个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不仅彻底洗刷了青莲的过去,还给了她一个崭新的身份和地位。
青萍因姐姐的新身份而声名鹊起,很快就有多位官宦子弟求亲。最终,她嫁给了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官员,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而我,因为在此事中的表现和之前的政绩,被朝廷提拔为巡抚,统管一方。离京赴任前,我去宫中拜见青莲——不,现在应该称她为贵莲才人。
见到她时,她已换上了宫中的服饰,举止更加端庄优雅,但眼中的灵动和智慧依旧。她向我盈盈一拜:"张大人来了。"
我连忙回礼:"才人客气了。恭喜才人获此殊荣,实乃实至名归。"
贵莲微笑道:"若非大人相助,我和妹妹恐怕永远无法翻身。这一切,都是大人的恩德。"
我摆手道:"才人言重了。这都是你自己的才学和品德所致。"
宫中不便久留,我们的交谈简短而克制。临别时,贵莲送我到宫门口,轻声道:"大人此去上任,万望保重。"
我点头应是,心中却有千言万语想说。但在这皇宫之中,我们都必须谨言慎行,不敢多言。
"才人保重。"我最终只能这样说道。
贵莲微微一笑:"大人若有闲暇,可写信来往。皇后娘娘宽厚仁慈,允许我与外界通信。"
我心中一喜:"一定。"
就这样,我们再次分别。此后多年,我们通过书信保持联系,虽然不能相见,却也能知晓彼此的近况。贵莲在宫中深受皇后和太子妃的喜爱,负责教导宫中女眷和公主们学习诗书礼仪,颇有建树。我则在任上兢兢业业,政绩卓著,深得皇上信任。
十年后,我因功升任尚书,被召回京城。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求见贵莲才人。经过皇后的特许,我们在御花园中相见。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更增添了几分雍容华贵的气质。见到我时,她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张尚书,别来无恙?"
我点头道:"承蒙皇恩,一切顺遂。才人宫中生活可还习惯?"
贵莲微笑道:"皇后娘娘待我如亲生女儿,太子妃也视我为师长,宫中生活虽有规矩,却也自在。"
我们在御花园中漫步,谈论着这些年来的变化。她告诉我,青萍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家庭美满;她在宫中编撰的女教书籍被广为流传,影响了无数闺阁女子的教育方式。
看着她谈起自己事业时的神采飞扬,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才人了不起,竟能成就如此功业。"
贵莲摇头道:"若非当年张大人相救,我和妹妹早已命丧黄泉,哪有今日?这一切,都是大人的恩德。"
我摆手道:"才人过谦了。这都是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所得。"
交谈中,我得知贵莲在宫中地位超然,皇后曾多次为她说媒,但她都婉拒了。问及原因,她只是淡然一笑:"宫中生活清净,教书育人也是一种乐趣。"
我没有多问,但心中明白,或许她的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选择。
离别时,贵莲送我到宫门口,犹豫片刻,终于问道:"张大人这次回京,可会久留?"
我点头道:"皇上已命我留京任职,不再外派。"
贵莲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如此甚好。若有闲暇,还望常来宫中一叙。"
我应允下来,心中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回到官署后,我立即着手准备一份奏折,请求皇上恩准我迎娶贵莲才人。这个请求异常大胆,因为宫中女眷,即便是才人,通常也不会被允许嫁给外臣。但我已经等待了十年,不愿再错过。
奏折递上去后,朝野为之震动。许多人认为我狂妄自大,妄想娶宫中才人;也有人猜测我与贵莲才人之间必有隐情。各种流言蜚语四起,一时间我成为了众矢之的。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皇上不仅没有震怒,反而召见了我和贵莲才人,当面询问我们的心意。
面对皇上的询问,我坦言相告,讲述了当年在花月楼初见青莲,到后来揭露赵明德案,再到这些年来的书信往来,一段十余年的情缘娓娓道来。贵莲则羞涩地低着头,但当皇上问她是否愿意嫁给我时,她坚定地点了点头。
皇上听完我们的故事,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应允:"朕知道你们的故事,也明白你们的心意。既然如此,朕准了。贵莲才人虽为皇后义女,但毕竟不是宫中女官,可以下嫁。但有一个条件——张卿需等到明年春闱结束后再成婚,以免影响朝政。"
我和贵莲感激涕零,连连叩谢皇恩。回到各自住处后,我们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十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第二年春闱结束后,我和贵莲如愿完婚。皇上赐婚,皇后亲自为贵莲准备嫁妆,太子和太子妃也送来丰厚的贺礼。婚礼当日,皇上特意派御林军护卫,场面隆重而盛大。
青萍带着丈夫和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姐姐的婚礼,见证这一刻。姐妹相拥而泣,感慨万千。
"姐姐,你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青萍抹着眼泪说道。
贵莲微笑着点头:"是啊,从花月楼到皇宫,再到今日,恍如隔世。"
婚后,我和贵莲生活美满。她不仅是我的贤内助,还凭借自己的才学和经历,创办了京城第一所专门培养女子的学堂,为无数女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她编撰的《闺阁教本》被朝廷采纳为官方教材,影响深远。
多年后,当我们都已两鬓斑白时,偶尔回想起当年在花月楼的初见,仍会感慨万千。那一步看似偶然的踏入,却引领我们走上了这样一条曲折而又美丽的人生道路。
贵莲常说:"若非当年在花月楼相遇,我和妹妹或许早已命丧黄泉,哪有今日的幸福?"
而我则回答:"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古代光顾妓院,远非我最初想象的那般简单。在那繁复的礼仪规则背后,藏着无数人生百态、悲欢离合。那一次看似平常的经历,却改变了我的一生,也让我明白了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那份历经磨难后仍然坚守的真心。
每当夜深人静,我看着身边安睡的妻子,心中总会涌起无限感慨。从青楼女子到皇宫才人,再到如今的贤内助,她的人生跌宕起伏,却最终迎来了圆满。而我,也从那个初入青楼不懂规矩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能够为爱坚持、为正义奋斗的男子。
父亲当年的话言犹在耳:"入青楼需懂规矩,否则贵为王侯也会遭人耻笑。"如今想来,这规矩不仅仅是青楼中的那些繁文缛节,更是处世为人的道理。正是因为懂得尊重、懂得坚持、懂得等待,我才能最终与心爱之人携手一生。
当年那扇雕花门扉后的世界,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那段经历,却永远镌刻在我和贵莲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共同的珍贵回忆。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人生如梦,但有些梦,值得用一生去追寻和守护。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