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备受争议的三位知名人物,现在却被影视作品塑造成了广受欢迎的大英雄。
她本是王妃,却暗中策划叛乱,想抢夺王位。她联合皇亲国戚,掌控了朝廷大权,差点儿把原本富足强盛的国家推向深渊。
他是个皇帝,但其实是个胆小怕事、没什么本事的人。短短时间内,他把老祖宗留下的江山给败光了,还跟外族人勾结,偷偷地打开了边防的大门。
他虽然是朝廷里的大官,但贪心很大,行为也不好。在皇帝的默许下,他打着整理古书的旗号,擅自对古代圣贤的著作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删减。
他们都是让中华民族蒙羞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名声。
现在,这三个人在电视剧和电影里被塑造得非常出彩,成了了不起的大英雄,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他们的具体身份是什么?
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走出深宫的狠角色】
2015年的时候,电视剧《芈月传》在电视上播放了,这部剧的女主角是很有名气的孙俪。
这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播出就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收视率远超其他同时段的剧集,还赢得了好几个奖项。
这次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孙俪老师的表演太出色了。
她在剧中扮演的芈月,非常重情重义。为了国家和亲人,她毫不犹豫地嫁到了秦国,那种勇气就像把自己送进虎口一样。
后来,丈夫去世了,她硬是撑了下来,不仅把孩子养大成人,还帮着解决了秦国的内乱问题,最终让儿子坐上了秦王的位置。
电视剧里的芈月真是无可挑剔。她是个孝顺的好女儿,对父母体贴入微;是个贤惠的好妻子,与丈夫情深意长;更是一位慈爱的好母亲,对孩子关怀备至。最为难得的是,她心系国家,即使身为太后,也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
她长得确实很吸引人,难怪能吸引很多粉丝,成了大家常提到的“中国顶尖女将”。
实际上,电视里播放的芈月的故事都是编剧们自己编造的,并不是真的。
历史上真实的芈月和电视剧中的形象完全不同,差别非常大。
芈月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6岁那年,楚怀王为了加强两国的联系,把她许配给了秦国的秦惠文王嬴驷,成为了他的妃子。
在与嬴驷共同生活的18年里,她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包括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驷离世,享年四十六岁。他任用张仪,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离世之后,大儿子嬴荡继承了秦王的位子。这人武艺高强,在战国时代很有名,大家叫他秦武王。
秦武王嬴荡是个力气大的人,可就是脑子不太灵光。他非要和手下武将比试举大鼎,没想到一不小心,大鼎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他身上,就这么去世了,真是倒霉得很。
嬴荡去世后,因为没有留下继承人,秦国一下子就陷入了混乱。嬴驷的几个长大了的儿子,心里都惦记着秦王的位子,谁都想坐上那把宝座。
这时候,芈月抓住机会,悄悄跟娘家的人沟通,一起把右丞相拉拢过来。然后,她就带着人起兵,打算夺回王位。
后来,芈月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赢得了众多文武官员的支持,最终成功登上了王位。
芈月把儿子扶上了秦王的宝座,然后找个借口说,孩子还小,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于是,她就自己开始掌管国家大权了。
芈月掌权后,不仅养了一些男宠,还开始清理那些与她不合的人。她把那些以前看她不顺眼的都处理掉了。
最后,就连嬴荡的亲生母亲也没能逃过芈月的布局。
一察觉到情况不对,大秦的左丞相甘茂赶紧收拾行装,连夜逃到了魏国,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芈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朝廷中大量安插亲信,这使得秦国的政治环境变得十分糟糕,原本迅速壮大的国力也开始逐渐衰退。
芈月这个人,性格非常果断,但缺乏长远的眼光,更关键的是,她从不讲情面。
她的儿子成功继承王位后,她就开始努力与义渠王拉近关系,两人还私通,生下了两个孩子。
在公元前272年左右,她突然改变了主意,在后宫里悄悄除掉了义渠王,随后出兵,彻底征服了义渠国。
她所做的这些事情,不仅让朝廷的大臣们心中不满,连她亲生的儿子嬴稷也颇有微词。
他虽然名义上是秦王,但实际权力都分给了两个姑妈和两个哥哥。
那时候,秦国人的心思都放在太后和四贵身上,根本没把秦王当回事。
试想,有哪个领导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在公元前266年的时候,秦国的秦昭王嬴稷和他的大臣们一起,把他的亲生母亲给废掉了,这样他就牢牢地掌握了大权。
第二年,芈月失去了权势,在后宫里吓得魂不守舍,最后忧心忡忡地离开了人世。
【皇帝朱祁镇的坎坷之路】
大明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朝代。
朱元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了朱瞻基的时候,大明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实力之强让周边国家都心存敬畏,没人敢轻易招惹。
在明朝最鼎盛的时期,朱瞻基的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软弱的朱祁镇,在土木堡的那场战役中,把祖先留下的家底全给败光了。
他甚至被瓦剌人俘虏了。
这件事的根本原因就是朱祁镇太不明智,被太监王振给蒙蔽了。不管将领们怎么劝说,他就是一味地听信王振的胡言乱语,最终把整个军队带进了困境。
这场仗打完后,朱棣和朱瞻基的士兵损失了一大半,大明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幸好当时朝中有一位既能干又正直的大臣于谦挺身而出,这才使得大明王朝在危难时刻勉强稳住了阵脚。
有了于谦的大力帮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当上了皇帝,开始处理朱祁镇留下的那些麻烦事。
就在一切事情逐渐好转的时候,朱祁镇这个没本事还胆小怕死的人,竟然跑到瓦剌那边,一边享受美酒,一边还纳起了小妾。
而且,他还仗着自己是皇帝,硬是让守关的大将军打开城门,放瓦剌军进来抢夺财物。
这种不光彩的行为让朱祁镇除了“明堡宗”的称号外,还多了一个“敲门天子”的外号。
历史上那些皇帝中,朱祁镇算是最无能、最无耻的。翻遍史书,也没有找到第二个像他这么窝囊、没品的皇帝。
瓦剌人觉得留着朱祁镇没啥用处,就干脆顺手把他送回了明朝。
这人外头被人看不起,像个没用的东西,一回到宫里就开始得意扬扬了。
他和妈妈还有些不法之徒在南宫重新掌权,再次夺回了皇帝的权力。
朱祁镇重新掌权后,首先暗中对病重的亲弟弟朱祁钰下手,导致弟弟失去了生命。
于是,他根本不在乎大臣们的劝阻,强行将大明的中流砥柱于谦处死,企图借此提升自己的威望。
这人对外地来的人都特别卑躬屈膝,没一点骨气,可是对自家人却凶神恶煞,残忍无情。
他的这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行为,彻底把大明王朝的基础给耗尽了。
朱祁镇上台后,亲自整顿政府,对宦官和武将进行了严格整顿。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他的这些举措实际上改变了大明朝的面貌,使得朝政不再像以前那样文武并重,而是逐渐偏向重文轻武,对外事务也变得缺乏自信。
自朱祁镇这代开始,明朝的国运就开始逐渐衰退。要说他做过的让大家称赞的事情,那就是废除了妃嫔陪葬的旧习俗。
朱祁镇这个人真是大明王朝的祸害,还连累了整个中华民族。朱瞻基选他做接班人,绝对是最大的失误。
如果朱瞻基当初没有选朱祁镇当太子,或者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遭遇不测,明朝的命运或许会变得不一样,甚至可能好上很多。
就是这样一位名声不佳的人物,现在却被一些编剧美化成了大明王朝中难得的好皇帝。
在一些讲述明朝故事的电视剧中,朱祁镇的形象通常被描绘得很正面。
他被抓后,人们都说他能忍能拼;害死了朱祁钰,还杀了于谦,却说这是没办法的事;他不仅解决了许多老问题,而且特别有上进心,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大明王朝才变得真正强盛起来。
电视剧里的朱祁镇,名字是真的,但其他情节和人物都是编造的。
确实有点可惜,大多数人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少会去深究背后的历史事实。
于是,靠着一些乱编的电视剧大力宣传,原本名声不好、没什么了不起的皇帝朱祁镇,竟然成了大家争相仰慕的对象。
这事儿让人觉得既搞笑又无奈。
如果影视圈一直这样发展下去,说不定哪一天,那些曾经犯下大错的坏蛋和叛徒,就能被洗刷干净,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心灵受束缚的清朝文人】
明朝因为朱祁镇的折腾而衰败,最终灭亡。之后,来自关外的满族人乘机进入中原,建立了新的政权。
他们进了关后,为了巩固统治,就开始大规模地残忍屠杀。
根据历史记载,满清军队进入关内后,给汉族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估计有4000多万人惨遭杀害。
他们不仅杀人,还搞文字狱,从思想上摧残那些意志不坚定的读书人,让他们变成没有灵魂的空壳。
在电视剧里,那个聪明正直、敢于跟大贪官和珅作对的纪晓岚,其实正是清朝时期受到朝廷思想控制的文人代表。
他在16岁的时候就因为才华出众而闻名,参加了童子试,但考取科举的道路却并不顺利。先是乡试没考中,后来也没能直接成为进士,白白浪费了十多年的时间。
到了1754年,纪晓岚30岁时,他终于在会试中获得了及第的成绩。
考完进士后,纪晓岚就当上了庶吉士,开始在翰林院工作。
他写文章很有天赋,平时又喜欢开玩笑,渐渐地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就像古代的东方朔一样,成了个大红人。
纪晓岚经常跟皇帝在一起,所以知道了不少秘密。
按理说,纪晓岚肯定明白“领导保守秘密,手下才忠诚;手下保守秘密,自己才安全;重要事情不泄露,才不会惹祸上身”这个道理。
后来,纪晓岚为了帮助他的亲家洗脱罪名,就把从皇上那里无意中得知的消息告诉了别人。
这件事让乾隆十分生气,一怒之下,将纪晓岚贬到了遥远的新疆乌鲁木齐。
纪晓岚这个人嘴巴不太牢靠,还特别喜欢美女。据说他欲望强,每天都需要女人相伴。
大家心里都明白,连皇上也知道纪晓岚这个习惯。
纪晓岚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太检点,精神和道德方面也显得不太好。
乾隆皇帝原谅了他之后,他凭借幽默风趣的语言再次获得了皇上的喜爱。不仅官职恢复了,还被乾隆亲自选中,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
乾隆皇帝特别爱显摆自己的成就。一有点成绩,他就乐不可支,总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能耐。
他计划编写一本比《永乐大典》更加出色的百科全书。
纪晓岚这个人很机灵,能猜透皇上的想法。他知道皇帝的心思,所以一做起官来,就把以前的坏毛病都改掉了,工作起来特别起劲。
与大明王朝不一样,满清的皇族是从外地来的,所以古代圣贤写的很多观点,对于满清皇帝治理国家并没有太多帮助。
纪晓岚心里非常清楚,所以在编书时,他果断地把那些对满清不利的内容都删掉了。
《四库全书》这东西,皇帝和清朝政府都挺满意。但要是论历史价值,《永乐大典》可比它厉害多了。
乾隆皇帝在《四库全书》完成后,为了使此事更加隐秘,下令销毁了许多前贤的著作。
纪晓岚心里跟明镜一样清楚,乾隆的小算盘他早就看明白了。按理说,他应该提醒皇帝。可奇怪的是,他不仅没开口劝阻,反而在暗中加了一把劲,帮助事情更快地向前推进。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纪晓岚实际上是乾隆用来监管汉人的关键人物。如果不是这样,爱说话又爱写诗的纪晓岚,在当时文字狱盛行的时候,怎么可能毫发无伤呢?
由于纪晓岚负责编纂了庞大的《四库全书》工程,乾隆皇帝对他格外器重,升迁速度也很快。他不仅担任了内阁学士,还兼任了礼部侍郎的职务。
礼部的副手职位不小,渐渐地,他就和乾隆身边的得力干将和珅混熟了。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很多故事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但电视剧里把纪晓岚描绘得太完美了,好像整个清朝就他一个人是清白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纪晓岚这个人挺圆滑的,他根本就不会跟和珅正面冲突,就连给和珅脸色看,他都做不到。
电视剧里的纪晓岚,真是个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的人,他从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为人清廉得很。他住的地方很简单,连个伺候他的丫鬟或者下人都没有。
这其实是编剧自己想多了。得说清楚,虽然纪晓岚有个书房叫“阅微草堂”,但他其实根本不缺钱。
他担任的是清朝礼部的副职侍郎,虽然家里条件比不上和珅那样的豪华大宅,但绝对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寒酸破旧。
纪晓岚这个人,在历史上确实非常聪明。
他能活到八十二岁,并且晚年生活安逸,全靠他处事圆滑,很会揣测上司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