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实用心理《5分钟心理学》
图片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图片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明明已经长大,明明可以用成年人的方式沟通,但在某些时刻,还是会觉得和父母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他们的逻辑、他们的反应、他们的“为你好”,都让你既无奈又难过。
“算了,说了他们也不懂。”
“我要是说了,他们肯定又要说……”
“真的懒得解释了。”
这些念头,是不是曾经飘过你的脑海?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为什么有些事,父母真的没办法理解?
1
“你不就是玩手机吗?有什么累的”
——父母无法真正理解你的情绪消耗
你被领导骂了一顿,憋屈了一整天,回家跟父母吐槽,结果爸爸说“年轻人吃点苦怎么了!”
你说上班好累,妈妈立刻反问“累?你每天坐在办公室里能有多累?”
在父母看来,你现在的生活够舒服了,不愁吃穿。
他们那代人,面对的是更现实的生存压力——
吃不饱、住不好、工作不稳定。
一对比,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
“你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怎么还不知足?”
但问题是:
现代人的压力,大多来自心理消耗——社交焦虑、职场PUA、信息过载……
这些看不见的“软伤害”:
父母很难用他们的经验去想象,自然没办法理解你。
2
“你谈恋爱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父母无法理解你的感情困境
你单身久了,他们担心“你是不是有问题?”
你在感情里受伤害选择了分手,他们不理解“有什么忍不了的?”
丨父母那一辈的婚姻观是“功能性的”:
两个人结婚就是搭伙过日子、抚养孩子、维持家庭。
丨而现代年轻人更看重“情感支持”:
要有精神共鸣、尊重个人空间、关系保持平等。
所以你会发现:
你跟他们吐槽对象情绪不稳定,他们会说“忍忍就过去了”。
但他们当年忍得可能比你还痛苦。
你说“不想结婚”,他们第一反应是“你不结婚老了怎么办?”
他们自己可能也没想过哪怕结婚了,也会有孤独终老的风险。
结果就是:
你们的婚姻观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他们越催,你越抗拒。
3
“为什么你老是不回我消息?”
——父母不懂你的社交界限
周末了你不想看手机,想好好休息,他们却夺命连环call“我给你发了消息怎么没回?”
然后开始盘问你“最近工作怎么样啊”“和对象到什么进度了?”
他们觉得:
亲人之间就是应该随时回应、互相渗透的,这是他们的关心。
丨然而对你来说,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有时候不回信息,只是想自己待会儿。
丨但在他们眼里,你的“想静静”,就是“冷漠”。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度关心是一种“侵入”,会让你感到窒息。
4
“我们小时候比你苦多了,你还要抑郁?”
——父母无法理解你的心理创伤
你说自己抑郁了,他们回一句:“你就是想太多。”
你去看心理咨询师,他们紧张地问:“你是不是疯了?”
父母那一代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压抑”——
不开心就干活,累了就睡,有情绪就憋着。
但现在的研究表明:
长期压抑情绪,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果让他们接受你的心理生病了,就是变相地让他们承认:
他们过去“忍过来”的方式,可能让他们积累了更多未被处理的创伤。
他们不想接受“我们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这个命题。
所以,他们往往会否认你的痛苦,不是他们不爱你,而是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脆弱。
最后,我想说:
父母不是神,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会有他们的局限性。
想要让他们真正理解你确实不容易,但也别因为他们的不理解,就彻底关上心门。
虽然他们的不理解是真的,但他们的爱也是真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