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神不神? 两个在大连队都没踢明白的球员,到了于根伟手底下,愣是变成了津门虎的绝对主力。 王献均和黄嘉辉,这俩名字一年前听起来还像是“潜力股”,现在已经是天津球迷口中的“后防铁闸”和“中场发动机”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就在九月份,津门虎官宣跟四位球员续约,其中就包括他俩。 要知道,王献均刚来津门虎的时候,连首发都踢不上,训练中都显得信心不足。 黄嘉辉倒是稳扎稳打,但谁也没想到他能在后腰位置上直接顶替外援,还被喊作“王秋明接班人”。
这俩人都是大连队解散后,被津门虎“免费捡漏”签下的。 当时不少球迷还觉得,捡别的队不要的球员能有多大用? 结果呢,于根伟硬是把这两块“璞玉”雕成了宝贝。
王献均现在成了后防线核心,黄嘉辉更是入选过国足初选名单。 这剧情反转得,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于根伟这人有点意思
他从来不信什么“大牌外援决定论”,就爱琢磨怎么把现有的人用出花来。 他嘴上常挂一句话:“看菜下饭”。
啥意思? 就是手里有土豆就做土豆宴,有白菜就炒白菜,绝不硬学别人家吃牛排。 所以黄嘉辉和王献均一来,他根本没按常规套路安排位置。
黄嘉辉在大连队踢过中卫,但于根伟偏把他放到了后腰上。 原因是队里原本指望的外援什科里奇,来了就说自己想踢中卫。 后腰没人了怎么办? 于根伟一拍板:“让黄嘉辉上! ”结果这一试,试出个中场大闸。
黄嘉辉防守时滴水不漏,进攻还能送出关键传球。 有球迷统计过,他对阵深圳那场球,传球成功率干到了91%。
王献均就更曲折了
这小孩天赋是真高,当年崔康熙带大连时,直接说他是“未来亚洲顶级中卫的料”。 球迷给他起外号叫“王亚旗”,指望他成第二个冯潇霆。 可偏偏前几年发展不如预期,同期朱辰杰、蒋圣龙都进国家队了,他连集训名单都蹭不上。
刚来津门虎第一个赛季,王献均还是没放开,表现甚至不如老将于洋。 当时有媒体预测,津门虎大概率不会和他续约了。 但于根伟没放弃,训练时单独找他聊防守站位,比赛时哪怕领先了也敢换他上去找感觉。
直到本赛季初,老将韩鹏飞离队,中卫位置空出来,王献均一把抓住机会,彻底站稳了主力。
你发现没? 于根伟用人和别的教练不太一样。 他不光看技术,更看球员肯不肯拼。 王献均当初打替补时,一点怨言没有,就埋头训练。 这种态度于根伟特别欣赏。 他选人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可以能力暂时不够,但不能又菜又懒。
津门虎这几年阵容一直不豪华
外援名气也不大,但球队成绩稳居中超前六。 于根伟的秘诀就是“内部挖潜”加“位置改造”。
除了王献均和黄嘉辉,他还让身高1米9的谢维军改打中后卫,把边锋巴顿改造成边后卫。 这些操作刚开始被球迷吐槽“乱来”,后来都成了妙手。
今年四月份一场球,津门虎打山东泰山,谁都以为要输。 结果于根伟安排战术专门打泰山右路防守漏洞,硬是3比1干翻了崔康熙的球队。 赛后崔康熙脸色铁青,连握手都省了。
那场比赛,黄嘉辉在后腰位置完全掐断了泰山的中场输送,王献均则把对方中锋防得没脾气。
还有一场对河南,直到90分钟还是平局。 结果替补上场的郭皓一脚世界波绝杀。 于根伟赛后就说了一句:“我们从不放弃,哪怕只剩最后一秒! ”这种劲头也传染给了球员。 黄嘉辉在场上跑动距离常年排全队前三,王献均本赛季争顶成功次数比去年翻了一倍。
现在回头看,津门虎签下王献均和黄嘉辉,花的钱少,办的事大。 两人都是自由身加盟,工资也在合理范围内。
这种操作对于预算有限的中小俱乐部来说,简直是教科书案例。 但于根伟自己挺冷静。 球队续约消息公布后,他照常带队训练。
津门虎更衣室里,于根伟不太发火,但球员都服他。 据说他赛前偶尔会给队员放一段2001年十强赛自己绝杀阿联酋的录像。 不用多说话,老大哥当年的身影比什么动员都管用。
如今王献均和黄嘉辉的新合同签到2027年。 这意味着于根伟的未来计划里,这两人是重要棋子。 从大连弃将到津门虎核心,这中间差的或许不是一个于根伟,而是一种愿意给年轻人时间、容他们犯错、等他们开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