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9月8号一个晚上,整整29家公司扎堆宣布要减持! 你没看错,不是一家两家,是29家! 这还不算完,整个9月才过去6个交易日,已经有#热问计划#将近130家公司跳出来要卖股票。 什么概念? 同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 魔幻的是,这些公司很多都是最近股价蹭蹭往上涨的“明星股”,业绩没见涨多少,股东倒是急着套现走人。 你说这像不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击鼓传花? 鼓声一停,谁手里拿着票谁倒霉。
先别急着骂。 这事得掰开揉碎了说。 你看这轮减持潮,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先进制造,另一个是TMT,也就是科技、媒体和通信这块。 为啥是这两个赛道? 因为热啊!
资金往里冲,股价就往上飙,股东一看账户数字翻了几倍,心里就开始打小算盘了:“赚这么多,落袋为安吧。 ”有些公司像星帅尔,股价猛涨但业绩跟不上,典型的“故事讲得好,底子不够硬”。
但也有一些不一样,比如新时达、乾照光电,它们的股东反而选择暂不减持,甚至直接终止计划。 这一正一反,其实已经悄悄划出了界限,有人想捞快钱,有人还想把事做成。
这时候就得提一句,真正的好公司,股东通常不会急着跑。 你想啊,如果企业本身赚钱能力强,未来增长空间大,那长期持有带来的收益远比现在卖掉高得多。 聪明的股东都懂这个道理。
反倒是那些一涨就减的,往往让人怀疑:是不是他们自己都不看好后市? 所以咱们普通投资者最该盯紧的,其实是那些在回购、在注销股份的公司。 回购意味着公司觉得自家股票便宜了,愿意花钱买回来。
注销更狠,直接把买回来的股票作废,等于变相给剩下的股东抬高每股价值。 这种操作,才是真金白银的信心表达。
再说个有意思的事儿。 就在大家盯着A股吵吵嚷嚷的时候,央行干了件大事,9月7号到8号,一口气跟欧洲央行、瑞士国家银行、匈牙利国家银行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
中欧之间3500亿人民币换450亿欧元,中瑞是1500亿人民币换170亿瑞士法郎,中匈也有400亿人民币的大单子。 期限最长五年,最短三年,清清楚楚。 表面看这是国家层面的合作,好像跟咱们散户没啥关系。 可你细品,这里面门道深着呢。
以前咱做生意,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大多得用美元结算。 结果就是,汇率一波动,成本就跟着晃。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协议,中国企业可以直接拿人民币去换欧元、瑞士法郎,做买卖不用再绕道美元。
省下的不只是手续费,还有被美元“割韭菜”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人家欧洲国家愿意跟你签这么大额度的协议,说明啥? 说明人民币的地位真正在提升。
这不是喊口号,是实打实的认可。 你在淘宝买东西还讲究个信用评分呢,国家之间也一样。 别人愿意拿真金白银跟你绑定,这就是最高级别的信任投票。
再换个角度看市场情绪。 上周五,A股整体表现不错,近4000家上市公司上涨,上证指数重新站上5日均线,成交量也放大了。 说明啥? 说明市场热度还在,钱并没有跑光。 尤其是券商板块,最近ETF被连续加仓,流入资金已经超过80亿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 要知道,券商一向被称为“牛市旗手”,每次行情起来,它们总是最早动起来的。 现在资金又开始往券商里钻,至少说明有一部分人已经在准备迎接更大的波动了。
不过也有让人捏把汗的地方。 目前指数处在3750点到3888点这个箱体内震荡,离前期高点3888就差那么一口气。 能不能突破,关键还得看成交量。 如果是放量冲上去,那说明大家都看好,合力推升,行情还能继续。
要是缩量勉强过线,那就悬了,很可能又是“假突破”,回头还得砸下来再磨一磨。 所以接下来几天,重点观察的就是市场能不能稳住10日均线。 周一早盘一度接近这条线,能不能站住,直接影响短期走势。
外围市场也在传递信号。 就在A股反弹的同时,中概股又涨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两年中概股的走势越来越跟国内市场挂钩。 以前是美股风吹草动,港股、A股跟着抖三抖;现在反过来了,国内政策一松动,经济数据一回暖,中概股立马反应。
这背后其实是信心的转移,投资者开始相信,中国的增长逻辑正在重建。 而中概股一旦走强,又会反过来影响港股科技股,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虽然这个链条不会立刻体现在你的持仓里,但它确实在悄悄改变整个市场的温度。
回到最现实的问题:你现在该怎么办? 别慌。 当前市场整体处于震荡上行通道,既没有突然崩盘的风险,也没有一飞冲天的疯狂。 这种时候,与其天天盯着分时图心跳加速,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自己手里的票。
那些业绩扎实、分红稳定、管理层靠谱的公司,哪怕短期不涨,长期来看也不会让你亏钱。 相反,那些靠概念炒作、股东忙着减持的“网红股”,哪怕现在看着热闹,你也得掂量掂量值不值得赌一把。
还有个小细节很多人忽略了:同花顺董事长前几天公开说减持是为了“让渡市场参与机会”。这话听着挺高尚,好像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买。
可你琢磨琢磨,真想让别人买,完全可以私下转让或者通过大宗交易,干嘛非得公开挂市场上卖?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我要跑了”吗? 结果就是散户接盘,股价承压。 这种话术包装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套现的本质。
所以你看,市场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看清故事背后真相的眼睛。 一边是央行在国际舞台上默默铺路,增强人民币话语权;一边是国内企业有人踏实做事,有人趁机套现;一边是科技突破不断推进,改变未来的可能性。
这些事看似分散,其实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这个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的重塑。 旧的玩法逐渐失效,新的规则正在建立。 你不需要成为专家,但至少得明白,哪些是噪音,哪些是趋势。
现在每天打开财经新闻,各种消息满天飞。 一会儿说要大涨,一会儿又预警风险。 但真正决定你账户盈亏的,从来不是某一条标题,而是你对基本面的理解和对人性的认知。
当130家公司排队减持时,有人恐慌抛售,也有人冷静筛选;当央行签下千亿级协议时,有人觉得无关紧要,也有人看到背后的深远意义。 选择不同,结局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