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个郑州面馆的视频,挺火的。
老板自己拍的,说有七个人来吃饭,就点了一碗面,还一直续。
他语气特别气愤,好像被占了大便宜似的。
后来记者去查账,发现情况完全不一样。
那群人其实买了羊排和羊肉串,团购买的,花了140多块。
老板说只收了61块,这数字对不上啊。
再一查消费记录,人家确实付了61现金,还有团购优惠。
老板解释说,他当时没看收银台,不清楚具体花了多少。
这话听着有点扯,但也没法反驳。
马女士说,第三次根本就没续面,可老板在视频里反复强调“一直续”,明显是挑着说。
这不就是断章取义吗?把别人当傻子看。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人翻出这老板以前开过店,网上有投诉,说他卖过期食材。
还有人爆料,他收888块教人做面,结果只让人扫地擦桌子,啥也没教。
这下大家炸锅了,原来不是第一次搞这种事。
现在网上讨论得越来越热闹。
有人说,小餐馆还是用老式记账本,容易出错,谁也说不清。
但也有新店开始用手机支付系统,一笔笔清清楚楚,随时能调出来。
杭州有个餐馆装了电子屏,菜价直接挂在墙上,顾客一眼就能看见。
要是价格不对,系统还能自动报警。
这招真不错,省得扯皮。
大家也开始琢磨:以后是不是该统一用智能收银设备?
这样账目透明,谁也赖不掉。
还有人提醒,出门马上拍照,留个凭证。
最近那家郑州面馆的老板,再没发过视频。
估计是被骂怕了,或者投诉太多,不敢再开口。
上海那边听说要出新规,以后菜单上的价格必须写得明明白白,不能含糊。
之前就有游客中招,吃了高价菜,投诉都没地方说理。
洛阳一家面馆也闹过类似纠纷,老板最后直播道歉,没想到反而火了,生意比以前还好。
真诚认错,有时候比硬扛更有用。
现在这事还在网上吵,有人觉得店家说话不算数,也有人觉得顾客不该光图便宜。
其实吧,谁都没错,关键是别让误会变成伤害。
最后:做人做事,讲点良心,守点规矩,真的不难。
小店也好,大店也罢,信任一旦没了,回头再补,代价可不小。
咱们消费者多留个心眼,商家也别耍小聪明。
一碗面,吃的是味道,更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