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规模近400架!歼16战力超群为何从不外销?三大隐秘真相不容忽视

规模近400架!歼16战力超群为何从不外销?三大隐秘真相不容忽视

发布日期:2025-07-29 23:25    点击次数:199
说到中国空军的“宝贝疙瘩”,歼16战机绝对算一个。你有没有想过,它明明在自家服役都快400架了,性能那是公认的顶尖,飞行员都说它是“万能钥匙”,可偏偏就没见过它去国际航展上亮个相、推销一下?这跟我们的歼10C都出口巴基斯坦几十架了,形成了鲜明对比。 要说歼16的实力,那可不是吹的。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4.5代机里的佼佼者。最大起飞重量35吨级,作战半径轻松超过1500公里,一趟出去能巡逻大半个东海。更厉害的是,它最大载弹量能达到12吨,这火力,都快赶上小型轰炸机了。你说这么个“空中全能王”,...

说到中国空军的“宝贝疙瘩”,歼16战机绝对算一个。你有没有想过,它明明在自家服役都快400架了,性能那是公认的顶尖,飞行员都说它是“万能钥匙”,可偏偏就没见过它去国际航展上亮个相、推销一下?这跟我们的歼10C都出口巴基斯坦几十架了,形成了鲜明对比。

要说歼16的实力,那可不是吹的。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4.5代机里的佼佼者。最大起飞重量35吨级,作战半径轻松超过1500公里,一趟出去能巡逻大半个东海。更厉害的是,它最大载弹量能达到12吨,这火力,都快赶上小型轰炸机了。你说这么个“空中全能王”,怎么就甘心“窝”在国内,不出去闯荡闯荡国际市场呢?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市场考量,而是我国一系列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布局。

要讲歼16为什么不出口,首要原因就是:自家地盘上的“窟窿”还没补齐呢。目前这接近400架的规模,看着是不少,但对于一个像中国这么大、周边形势又这么复杂的国家来说,这真是“勉强够用”的状态,根本谈不上富裕。

我们空军对歼16的需求,保守估计最少也要500架,甚至瞄着500到600架去。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数字,每一架都有它对应的战略意义和任务区域。

比如东海方向,那可是“热闹”得很。日本那边200多架F-15J,韩国也有59架F-15K,再加上驻日美军那些正在被F-15EX取代的F-15C/D。这些F-15系列加起来,总数近300架,而且不少都是先进型号或经过升级的。我们要想形成有效制衡,光是在东海方向,大概就得配齐200架左右的歼16。

再看中印边境。印度空军有超过260架苏30MKI,越南也有36架苏30MK2V,这些苏30系列总数也接近300架。更别提印度还嚷嚷着要对苏30MKI进行大规模升级,甚至要超越歼16的水平。所以,为了应对这一方向的挑战,我们也得准备100到200架歼16。

还有南海和朝鲜半岛方向,每个地方也得配备大概100架歼16。南海那片海域广阔得很,需要长时间巡逻,歼16的大航程正好派上用场。朝鲜半岛那边,应对美韩F-15机群,也得有足够的重型战机撑腰。

除了这些,我们空军内部还有大量的“老伙计”等着退休。比如早期引进的苏27、苏30、苏35,还有国产的歼11A/B,这些俄式战机和老型号加起来,总数超过300架。它们在性能上已经明显落伍,特别是俄乌冲突暴露出的俄式战机在信息化作战中的短板,更让替换它们的紧迫性凸显。更别提那些更老旧的歼7、歼8了,它们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空战了。

说到底,400架歼16,真就是刚刚够周转。生产线现在是开足了马力,每一架下线的歼16都是优先直奔我们空军部队的。这种情况下,哪还有闲工夫和多余的产能去琢磨出口创汇的事儿呢?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永远是第一位的。

歼16不出口的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它身上搭载的,都是中国军工的“看家本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核心技术外泄,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你看歼16的航电系统,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远、抗干扰强,还能同时追踪多个目标。还有那个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能实现360度无死角感知,甚至能发现隐身目标和来袭导弹。更厉害的是,它的航电系统跟我们的歼20都是同源的,数据处理速度快,信息融合能力强,还能跟预警机、无人机联网作战。这些可都是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和无数心血才搞出来的,代表着中国机载电子设备的最高水平。要是轻易出口了,被人研究透了,那我们自己的优势不就没了?

再说说歼16能挂载的武器。最典型的就是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这玩意射程能达到500公里。什么概念?它可以超视距攻击对方的预警机、加油机这些“空中节点”。这招叫“釜底抽薪”,直接瘫痪对手的空中指挥和支援体系,这是现代空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能力。如果这种战略级武器的技术细节被泄露,或者对手研究出破解方法,我们的战术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反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这些“硬家伙”也是一样,都得严格保密。

而且,歼16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12吨的载弹量,在某些任务里活脱脱就是个“空中炸弹卡车”。更别提它还有电子战型号,能把对手的雷达和通信系统给瘫痪掉。这种级别的战机,哪怕是少量列装到某个地区,都足以彻底“洗牌”那里的空中力量格局。如果我们随意出口,很可能就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这跟我们一直倡导的“维护地区稳定”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你可能会说,美国出口F-15、F-35的时候,不也“缩水”了一些技术吗?但歼16不一样,它的很多核心技术是高度整合的,很难像西方那样进行简单的“阉割”处理。为了确保这些技术优势和国家安全万无一失,索性就不出口,把这些宝贝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除了前面两个核心原因,歼16不出口,其实也跟国际军贸市场的实际情况有关。说白了,就是它跟这个市场有点“不对路”,真没必要硬挤进去。

首先是价格问题。歼16毕竟是顶尖的重型战机,造价和维护成本肯定不低。对于那些军费有限的中小国家来说,他们更实际的选择是我们的歼10CE或者“枭龙”这样的中型机。这些飞机价格更亲民,性能也足够满足他们的日常防卫需求。让他们掏大钱买歼16,那真是负担不起。

其次是“美系体系”的壁垒。那些少数能买得起重型机的富裕国家,比如中东的一些土豪,还有韩国、新加坡这些,他们大多跟美国关系很铁。他们的空军装备体系,早就习惯了美式那一套,以F-15系列为核心,飞行员训练、维护保养、弹药供应都是跟着美国的标准走的。如果他们买了歼16,就意味着要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中式体系,这个转换成本和复杂度,可不是一般国家能承受的。

在国际市场上,歼16还得跟美国F-15EX这样的同类型战机竞争。美国在重型机市场深耕多年,客户基础雄厚,供应链和服务体系完善。我们要打破这种垄断,不仅要战机性能过硬,还得配套提供庞大的训练和维护体系。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更何况,现在全球军贸的趋势已经悄然变化了。那些高端买家,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隐身战机。对于他们来说,就算歼16性能再出色,也终究是4.5代机。他们更愿意把预算留给未来的五代机。像我们的歼35隐身战机,未来一旦推向市场,可能比歼16更对这些高端买家的胃口。

至于什么“中俄限制苏27系列出口协议”的传闻,那基本就是个谣言,没有真凭实据。而且,现在俄罗斯自身在俄乌冲突后,武器出口能力都大不如前了,哪还有精力来限制我们出口呢?所以,歼16不出口,其实更多是我们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做出的务实评估,而不是被什么外部协议绑住了手脚。

歼16的“独守深闺”,并非遗憾,反倒是中国空军在全球战略格局下,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是填补国内空中力量空白、替换老旧机型的“及时雨”,更是守护国家顶级军事科技、维护地区战略平衡的“压舱石”。

歼16的这种“非卖品”定位,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在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战略定力。我们优先考虑的是国家安全和技术自主,而不是单纯为了军火出口赚取外汇。每一架翱翔在我们自己空域的歼16,都是为筑牢国防长城贡献力量的战略资产。



上一篇:中国女排2:3惜败,关键分崩盘与发球失误成致命伤
下一篇:泰国和柬埔寨军事力量对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