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尊严法案》的提交,为美国积弊已久的移民问题带来新的破局可能。这份由民主党众议员维罗妮卡・埃斯科瓦尔与共和党众议员玛丽亚・埃尔维拉・萨拉查联手推动的跨党派提案,试图在边境管控与移民权益间找到微妙平衡,却也深陷 “宽严之争” 的漩涡。
法案最鲜明的特征是 “双向用力”:一边计划投入 465 亿美元建造包含物理屏障与先进探测技术的综合边境墙,5 年内追加 100 亿美元升级边境港口,用强硬姿态回应 “安全优先” 诉求;另一边抛出 “7000 美元换永久居留” 的方案,为符合条件的非法移民提供合法化路径,兼顾人道关怀。这种 “筑墙” 与 “开门” 的组合,是两党妥协的典型写照。
在制度设计上,法案对庇护系统的改造堪称激进。60 天内完成裁决、拒绝即直接驱逐的新规,取代了过去冗长的法庭流程,配合南部边境 3 个人道主义园区的两轮面谈机制,试图终结 “庇护申请无限期拖延” 的乱象。但这种效率导向的改革,被批评可能牺牲审查公正性,尤其对创伤经历复杂的申请者不利。
“梦想者” 群体成为政策倾斜的重点。法案允许符合条件的移民子女通过上学、服役或工作获得绿卡,250 万人或将受益。而婚姻移民与亲属签证的放宽,让更多家庭看到团聚希望 —— 非法移民与美国公民结婚后可境内调身份,探亲签证范围扩大至叔侄、祖父母等旁系亲属。
然而,法案的落地前景充满变数。保守派怒斥 “7000 美元买身份” 是变相大赦,自由派则不满 “尊严身份” 不包含公民权与福利资格。边境墙建设的巨额投入可能遭遇环保与土地阻力,E-Verify 系统的全面推行也将冲击依赖移民劳动力的行业。这场试图平衡各方利益的改革,最终能否突破党派藩篱,仍是未知数。